金锣“生意经”:用“乘法”做市场
坚持“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格力电器不断冲击着净利百亿大关,而“技术控”本田却遇到了市场化难题;强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小米屡屡创造销售奇迹,而产品频出的联想却并未像其他厂商那般受人关注……卖产品还是卖技术?显然,市场最具“发言权”。
眼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市场化”已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对于身处其中的各行各业而言,市场化是绕不过去的门槛。而在诸多产经专业人士看来,中国不缺技术,也不缺产品,缺的是把技术产品市场化的能力。
所谓技术产品市场化,就是“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整合全球的先进技术为企业所用;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化,技术成果产品化,技术产品市场化,实现从企业自给到行业供给;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行业整体供给保障力。” 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十届世界肉类大会(WMC 2014)上,国内肉食行业领军企业金锣集团总裁郭维世将其作为“新五化战略”之一提出。
“技术是基础,市场是导向,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双轮驱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曾几何时,这样的观点广为中国企业接受。而经济转型期间,无论技术还是产品只有真正作用于市场,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对于面向消费大众的肉食行业而言,尤其如此。
以金锣为例,近年来该企业一直在尝试让“技术产品市场化”战略在内部“生根发芽”。
据悉,金锣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为此,不但重金打造了集办公、研究、开发和检测于一体的国家级肉食科研中心,而且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支持技术应用及产品中试生产。用金锣人自己的话说,公司以每天一项改革创新的速度,在迅速完成着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从低端竞争向中高端经营的转变。
有了技术成果的支撑,产品化也有了实现的可能。在国内率先引进冷鲜肉工艺技术,大力推广分割冷鲜品;不断创新产品,先后推出肉粒多、无淀粉系列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明星产品品类……在诸多肉食企业中,金锣在产品化方面的探索可圈可点。而众人有所不知的是: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金锣还在肉食品深加工过程中延伸开发出包括骨汤类、骨素类、油脂类、骨油等在内的优质调味品类产品,成为全国最大的调味品供应商之一;通过采用最前沿设备,百分之百控制肉制品的包材安全和质量,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肉食包装材料公司之一。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锣在其大豆深加工产业中颇有建树。作为世界分离蛋白技术的开创者、亚洲最大的大豆蛋白生产企业,金锣不但能满足自身肉食主业需求,积极供应行业;而且还创新研发了低聚糖、大豆肽、抵糖等系列高端营养保健食品。
可以说,通过不断开发创新型消费产品和普惠行业的产品与服务,谋求从消费市场到行业供给的全面覆盖,金锣的大健康产业模式正在逐步建立完善。而其行动也赢得市场和行业的双重认可。资料显示,金锣在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246位,在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第48位。近期中国肉类协会公布的“2014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名单中,金锣亦榜上有名。
对于技术产品市场化战略发挥的作用,金锣集团相关负责人更愿意将之称为“乘法效应”。在他看来,技术、产品、市场,不是单一的存在,在企业运营中更不是简单的相加;技术产品市场化,最终实现的是效益最大化。
事实上,诸如此类,各行各业中的“低调英雄”并不在少数。而唯有遵循市场化的游戏规则,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转型任务进一步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突显。未来,各行各业如何走得更久更远,则更考验各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