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还是做专?金锣强调要抓紧产业链关键环节
提到规模化,许多人眼前浮现的是美国式大农场或大型机械集体工作的场景。“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现代化、产业规模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道理众所周知。然而,是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当达到一定规模抑或环境发生变化,产业规模化的路子是否还要走下去?这成为国内肉食行业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第二十届世界肉类大会(WMC 2014)上,金锣集团总裁郭维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要以“产业规模化”为首的“新五化战略”驱动中国肉食生产和消费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郭维世看来,产业规模化并不是一味的求大求全、盲目追求 “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现阶段,要回归发展重心,根据企业自身所处阶段,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做专做大擅长领域,实现规模化发展。要发挥成本优势,增强品质保障和抗风险能力,助推自身和行业从大到强。”
事实上,产业规模化之于中国肉食行业,有其特定渊源和重要地位。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中国肉食行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80%以上的企业还是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落后状态的现实并未改观。而产业规模化恰恰提供了解决方案。产业规模化相当程度上意味着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与安全化。作为产业规模化的核心,科技创新更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业内专家认为,产业规模化是中国肉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适度的产业规模化,才能把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肉制品深加工,才能降低养殖等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郭维世进一步强调了抓紧产业链关键环节、结合自身优势的重要性。“投资集约化专业化养殖和牧场工厂一体化建设,实现对产业源头的控制运营是基础。面向消费需求,深耕肉品深加工是创造企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据了解,历经26年发展,金锣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开创性和引领性可圈可点。作为近年来发力重点,金锣持续投资牧场基地建设,推动了养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创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从源头增强了品质保障,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养殖户利益、提升抗风险能力。在生产环节,金锣还将有“绿色蛋白”之称的大豆分离蛋白运用到肉制品中提升品质;而今,大豆深加工已成为金锣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满足自身生产需求的同时还满足国内多家大型肉制品企业的原料供应。在产品开发方面,金锣不仅在国内率先引进冷鲜肉工艺技术,引领行业进入全新的冷鲜肉市场;更在熟制品领域,屡次创新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肉粒多、无淀粉等品类…. 践行国家最高标准的同时,一次次驱动行业升级。
有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实现发展的企业在后期会引发种种弊端,尤其是关系到饮食安全的食品行业,在实现自身规模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过去单纯着眼于大规模和打造全产业链的视角相比,金锣这种强调关键环节、自身优势的观念更切实际,不仅实现了自身实力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全行业从大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