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 普惠三农

07.12.2015  19:34

为创新财政支持金融支农方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财政部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批复的方案,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东单位,于2012年12月底发起设立中国农业基金,并于2013年开展实质运营。

根据中国农业基金设立方案,基金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政策向导和市场经营有机结合,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农”;定位是强调以坚持服务“三农”为前提,以市场方式进行决策和经营,获得稳定的市场平均回报。

不忘初心 融入“三农”助发展

探索财政金融支农方式,拓宽农业产业融资渠道。政府直接对农业的投入面临资金有限和资金使用效率问题,通过基金市场化的投融资行为,实现有限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三农”。中国农业基金资本金40亿元,通过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发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投贷结合的方式,撬动约700亿的信贷资金,发挥财政“引子”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向农业领域。同时,将资金的无偿使用转变为一定的投资回报约束,激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进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农业产业投资树立发展方向。中国农业基金为“三农”事业而设立,与其他基金比较,具有投资期限长、投资回报要求较低、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天然优势,与农业投入周期较长、收益有限、风险较高的特性更加匹配,因此可以发掘和培育具备较好成长性、引领作用强的现代农业企业。基金立足于股权投资的特点,发挥在农业投资领域的专业优势,从入户调研的1000多家涉农企业中,通过项目搜集、尽职调查、项目估值等环节的遴选,决策并投资了其中的17家企业。社会资本以实际行动对基金百里挑一选出的企业投出了“赞成票”,如摩根士丹利跟投2.5亿元入股基金投资的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基金联合6家市场化投资基金集合30多亿元投资四川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等。

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同时,实现自身商业可持续。基金通过股权投资,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向被投资企业提供资金及技术、管理咨询、客户嫁接、资本市场融资等一条龙服务,从市场、销售、财务、研发、营销到金融领域,为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指导。通过向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提升了企业价值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基金的增值。根据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国农业基金2013年和2014年分别实现净利润915.25万元和3883.81万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为100.10%和102.41%。截至2014年末,基金净资产达40.5亿元,初步实现了自身商业可持续的目标。

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闯世界

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2014年年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西安,中国农业基金与陕西省政府及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出资组建陕西苹果产业集团。作为集团组建发起人,陕西海升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制造企业,其产品已行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根据签署的合作组建协议,按照4.3亿元的注册资本,由三方出资组建陕西苹果产业集团。通过投资组建产业集团,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广应用矮砧苹果等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推动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带动全国果业发展,把更多更好的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输送全球。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海洋经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全球农业产业链上优质资源加速流动,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全面落实和“走出去”战略的快速推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农业合作势在必行。2015年,中国农业基金延续聚焦农业龙头企业的投资战略,在项目选择上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地域选择东中西部相结合、项目规模大中小相结合、投资拉动点面相结合,寻找亮点、寻求创新和突破、谨慎投放,进一步扩大了基金的社会影响力。比如,以4亿元投资国内最大的民营远洋捕捞企业——福建省平潭远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带动近10亿美元的社会资本投资。

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中国农业基金支持投资的企业通过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基金投资的天津雷沃重工集团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企业通过在意大利、日本等地设立全球研发中心,以及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境并购,缩小与国外竞争者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差距。中国农业基金通过投资重点支持雷沃重工进行基础研发,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能力,从而带动了我国农机装备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中国农业基金通过支持山东金正大集团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色列展开全方位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水肥一体化进程,开拓新型节水农业市场,使广大农民受惠,使万顷良田得益,对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产业升级 农业电商全覆盖

实现投资企业电商模式的全覆盖。2014年以来阿里、京东、顺丰等纷纷启动农村战略,撬开尘封已久的市场。为适应这一新趋势,中国农业基金对投资的每一家企业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或者构建自己的电商平台,或者搭载成熟企业的电商平台,实现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的捆绑与结合。目前,中国农业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均有完善的网上销售系统,实现了电商模式的全覆盖。

帮助投资企业搭建物联网平台。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便批准了一批物联网试点项目,如何让互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得以深耕,又是摆在基金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在这个方面,中国农业基金也有所突破。在基金资金支持下,基金所投资的科尔沁牛业就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起全程追溯体系,每一块牛肉从饲养、屠宰、排酸、牛肉部位、分割、储存程序和检疫程序全部输入微机编入条形码,顾客可以在企业的质量监控网站上查到所购买的带有“身份证”的牛肉产品信息,真正实现了追溯到源头的全程监控。

构建“互联网+产业链”协作新模式。中国农业基金还与企业携手构建“互联网+产业链”的协作新模式,打通传统农业中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在农产品生产、营销、云端服务方面最终让传统隔离的农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已经在五六家基金投资企业中逐步培育。2015年7月,中国农业基金对“农商1号”投资3亿元,并联合一批投资机构,协同金正大集团对“农商1号”进行投资,一期投放资金20多亿元。“农商1号”集结了国内外农资行业一批冠军品牌,能成功破解“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难题,借助金正大集团和基金等投资机构落实“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大好机遇,建立农业电商国家队。

公私合作 以点带面共致富

基金本身就是农业投资领域公私合作的一次全新探索。目前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公共财政以“引子”资金、“种子”资金的方式,以点带面,促进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业领域的投入,让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源进入农业领域,实现政策目标。中国农业基金投资的科尔沁牛业在行业内率先实践“大种植带动大养殖”的模式,探索我国牛肉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饲草料种植,降低种植成本及养殖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我国肉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基金对科尔沁牛业的投资彰显了对这一发展方向的支持,带动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增加对企业的信任,以及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对企业的注资。基金通过发挥价值发现功能,以少量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源协同完成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公共目标。

以产业和企业为支点,通过公私合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在农业领域,为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以产业作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结合点。中国农业基金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投资,直接提升了被投资企业的资金实力,向企业传送了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企业股权价值的提升为企业及基金本身均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间接支持了企业所连接的农户,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基金投资的吉林省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辣椒龙头企业,长期签约椒农达4.25万户、15万余人,种苗辐射种植面积30万亩,涵盖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多省区。据吉林洮南市统计数据,通过辣椒种植,全市椒农累计增收2.13亿元,人均增收1416元。基金所投资的安徽龙华竹业有限公司地处安徽省霍山县,是大别山区最大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公司的发展带动了霍山当地及周边整个毛竹产业的发展,毛竹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霍山县每年1000万根10寸以上毛竹净增农民收入1.65亿元,带动全县10万竹农致富。基金通过龙头企业为支点撬动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的发展,带动一个区域、一个领域的农业经济的繁荣,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基于中国农业基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贡献和显著成绩,基金荣获2015年中国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优秀母基金奖,该奖项是经全国行业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审核备案,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的行业评优表彰项目。基金董事长此前也被评为中国农业领域最佳战略投资人。(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