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贫困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将获重点救助

13.01.2016  09:42

    每个乡镇(街道)基层医疗机构至少有1名具备精神科执业资质的医师,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立标准化心理卫生工作室,实现符合救助政策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合规住院费用零负担。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石家庄市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就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规划提出,加强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健全市、县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有条件的县(市)、区重点建设一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在县级综合性医院设置精神科或精神心理门诊,消除精神卫生服务“空白区”。到2020年,全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350名,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于3.5名。每个乡镇(街道)基层医疗机构至少有1名具备精神科执业资质的医师。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立标准化心理卫生工作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市级开通一条心理援助热线,建立一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将心理援助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为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心理援助支持。

    加强服务管理,积极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工作,对急性期和病情不稳定患者及时转诊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病情稳定后回到村(社区)接受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及规范管理。乡镇(街道)综合管理小组和村(居)关爱帮扶小组参与居家患者管理,协同随访病情不稳定患者,对具有肇事肇祸倾向或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解决治疗和生活中的难题。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患者,由公安部门送强制医疗机构进行强制医疗。

    在救治救助方面,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资源,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保障。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医保门诊慢病保障范围,享受慢病门诊待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二级及以下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且在医保(新农合)目录内规范治疗的,实行出院即报,报销比例不低于70%。

    将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列为重点救助对象,符合政府救助条件的,按照规定资助其参保参合。参保(合)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报销和社会救助后的自付部分,按照救助政策给予救助,实行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定点医疗救助,实现符合救助政策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合规住院费用零负担,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在救助资金中统筹安排解决。

    ●有条件的县(市)、区重点建设一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在县级综合性医院设置精神科或精神心理门诊,消除精神卫生服务“空白区

    ●到2020年,全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350名,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于3.5名

    ●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医保门诊慢病保障范围,享受慢病门诊待遇 (记者 王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