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发展历程回顾
“新世纪的第四个年头即将结束。这一年,我们省的法治进程,在普通公民的感觉中,表现为身边一桩桩鲜活的案件,这些案件让我们或震撼、或感叹、或思考,或者耳目一新……为此,岁尾年终,燕赵都市报特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起,联合推出‘2004,河北十大案件’专版。”
这是2004年,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本报联合举办第一届“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活动时的描述。
12年,120起经典案例
十大案件评选活动在诞生伊始,也夹杂着诸多青涩与不完善,但从中也能嗅出一股勃勃的生机。
在随后的日子里,每到年终岁尾,十大案件都会如期而至。“2005年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揭晓”、“2006年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揭晓”……“2014年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揭晓”,就在近几天,我们正陆续推出2015年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随之而来的是,一起起经典案例走到读者眼前。邯郸农行金库5100万元被盗案、邢台艾滋女刘某状告医院索赔案、李友灿受贿案、唐山四盲人告公交讨要免费乘车权案、邯郸张伟兰等21人杀害矿友案、张某等人贩卖毒品案……
从2004年至今,十大案件评选活动走过了12个年头,并成为燕赵都市报的一项品牌活动。十大案件评选活动十数年如一日,长久、有力、权威、鲜明,彰显了河北法治进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盛赞。
也正因为如此,12年来,120起精挑细选的经典案件陆陆续续和读者见面,而每一起案件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都令我们深思。事实上,作为司法的具体体现,通过典型个案可以描绘出河北法治进程的生动轨迹,衡量和判断法治的公正与完善。
讲述案件背后的故事
12年来,十大案件评选活动形式不断变化、创新,呈现给读者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讲述每一起案件的故事,在展现案件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倾听办案法官们的裁判理念,案件带给他们的感触、思考,以及律师们对案件的观点、看法。
案件事实有了,判决结果有了,但我们仍希望看到作为案件的一线办案法官,是基于何种裁判理念作出的判决,他们从始至终亲历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又会有什么样的触动呢?事实说明,正是这些一线办案法官的亲历感受,让我们看到了案件背后不一样的故事。
有时,现实比电影还要残酷、真实,入选2014年度十大案件的邯郸张伟兰等人杀害矿友骗赔案便是如此。由21名农民工组成的“杀人骗赔”团伙,将工友骗至矿井下,在干活时伺机将其杀害,然后冒充死者亲属向矿井老板诈骗钱财。截止到案发,张伟兰等人以同样作案手段杀害了4名矿友,骗得赔偿款180余万元。
办理这一案件的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庭法官赵成燕说,这起案件让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私、冷酷、贪婪、狡诈。他们自私,为了自己发家致富,不惜谋财害命;他们冷酷,面对朝夕相处的“工友”,视如草芥,痛下杀手;他们贪婪,连续作案不歇手,以获取巨额赔偿;他们狡诈,面对巨款,不顾同伙利益,遇到机会就中饱私囊。
曾审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受贿案的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法官王旭说,在提审刘铁男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本职工作,刘铁男说起来滔滔不绝,但对于涉案法律知识则知之甚少,且每当谈起家人就痛哭流涕。如此悔意,何必当初?!
下一年,我们仍将继续
坦诚地说,每年从全省法院审结的数十万起案件中遴选十起案件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我们希望这十起案件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或者能够引起立法和司法变革、引发公共政策的探讨和改变、影响公众法治理念、促进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或者案件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或者具有前瞻性,或者与民生息息相关。
站在法院的立场而言,法官们希望这十起案件都是经得起推敲、没有瑕疵的铁案,在裁判理念、案件本身的意义以及所带来的社会效果上,都是值得拿出来,给社会公众以启迪、思考或警醒的。
通常每年1月初,是“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和读者见面的日子。事实上,每年11月份,我们就开始着手筹备,从全省各市中级人民院、基层法院推荐上来的案子里精挑细选。凑巧的是,每年这个时候,也是法院最为繁忙的时候。在此,要感谢那些挤出时间并不厌其烦地给记者讲述案情的法官。
同时,也要感谢点评律师。多年来,几位点评律师不辞辛苦,用他们数十年的学识积淀,仔细审视每一起案件。他们把对每起案件的认识、看法、思考,以及案件折射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书写成涓涓文字,展现出作为一个法律人、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热忱与情怀。
民生二十年,重装再出发。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推动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活动仍将立足初心,一如既往地推出经典案件,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