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产业、生态、文化协同推进
一年完成8.7万多座厕所改造任务,彻底消除了农村“连茅圈”;成立106家农村保洁公司,农村环境整治步入规范化轨道…… 邯郸 市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号工程”。日前,该市5个县(区)被评为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先进县(区),数量居全省之首;12个村被评为2014年度河北省美丽乡村,数量居全省第二。
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邯郸市以群众迫切期盼的“房、水、路、绿、厕、能”为重点,规划引领、强化保障、连片推进,着力破解改厕、垃圾处理、燃煤替代、污水处理、民居样式、绿化、发展现代农业等难题。“产业、生态、文化协同推进,符合村情实际,顺应农民期盼。”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表示,改造提升农村面貌,既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也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一项发展工程。
规划先行,突出乡村地域特色。全市214个乡镇全部成立规划建设监督领导小组,确保村庄建设“一张蓝图管到底”。立足农村地貌、经济发展差异,分批编制全市村庄规划,首先完成217个重点村的规划,对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的永年县河北铺村、 武安 伯延镇先进街等四个冀南特色村,作为全市样板进行高标准规划。
按照集中连片打造的思路,围绕309国道、邯临路、邯大路、邯武快速路、中华大街南北延、滏阳河两岸建设六条精品线路,重点打造广平县南刘村、馆陶县寿东村、 峰峰 矿区李庄村、曲周县郑桥村等精品示范村。没有任何工业资源的曲周县小第八村,按照拆旧建新、循序渐进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邯郸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小第八模式”,决定在全市集中创建100个“小第八模式”示范村,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产业兴旺、田园风光、宜业宜居的升级版现代新农村。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邯郸市将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突破口,集中力量,全面推进。全市建立了“户收集、村集中、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模式,推广城乡一体化处理、第三方保洁服务、乡镇保洁队伍企业化管理等长效机制,目前全市已成立106家农村保洁公司。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市财政安排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累计撬动社会资金达7亿元。
实行市、县、乡三级书记负责制。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签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将乡镇作为责任主体,县、乡、村及有关部门负连带责任,每季度对全市216个乡镇进行联查考评排队,排名结果在当地新闻媒体通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已有3名乡镇书记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力被免职。
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内生动力。邯郸市193个省级重点村均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发展产业,奠定坚实基础。馆陶县寿东村实施粮画制作、特色种植、乡村 旅游 三大产业规划,打造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粮画小镇。 涉县 石岗村依托清漳河支渠打造乡村水上游园,并进行水力发电,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