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邓小平同志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里,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也曾多次踏上石家庄这片土地。近日,记者寻访当年邓小平同志在石家庄的足迹,重现邓小平同志在石家庄的情形,表达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深情怀念。
1958年,邓小平在石家庄
1958年金秋时节,邓小平同志再次来到石家庄,在短短两天时间里,他深入农村、工厂进行调查研究。他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高尚风范,给河北和石家庄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次为西柏坡纪念馆题词
上个世纪40年代,邓小平还两次赶赴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解放后,邓小平仍然对西柏坡念念不忘。1984年、1993年,他两次为西柏坡纪念馆题词。
井陉县吕家村
邓小平曾在这里运筹帷幄
井陉县南障城镇的吕家村,70多年前,邓小平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长生口战役,给气焰嚣张的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在我党我军的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1958年,邓小平在石家庄
1958年,邓小平同志在石家庄钢铁厂了解生产情况。(资料片)
钢铁厂离休干部张玉斌(右)向年轻一代讲述邓小平同志当年到钢铁厂时的情形。
振头二街83岁的李树珍老人给儿子讲述当年邓小平来村里时的情形。
除资料片外,本版照片均由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10月10日下午:
到田间地头视察农业
如今的振头二街高楼林立,一派现代都市景象,已经难以寻找到1958年时的景象,可当年的一幕对于李树珍老人来说终生难忘。“那时候,我们村都是平房,还有很多农田。”83岁的李树珍老人说,那时,振头二街共有8个生产队,他任第4生产队的队长。那年,村里的棉花长势格外好,很多领导都曾经来视察。邓小平到他们村主要也是视察棉花的生产情况。
当年振头二街的大队长李有敬是植棉能手,村里棉花的生产情况、产量等等都是他向邓小平介绍的。可惜,李有敬老人已经不在世,记者辗转找到老人的儿子李富丰,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一些情况。
李富丰的办公室内还摆放着一张当年邓小平来视察时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振头二街的农田里拍摄的,李有敬正手指农田给邓小平介绍情况。就当时的棉花亩产来说,石家庄郊区在全地区数第一,而郊区又数振头人民公社(时称卫星人民公社)为最高。
1958年10月10日下午,振头人民公社振头二街生产大队的棉田旁,几辆轿车停了下来,下车的人们向棉田中间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人们熟悉的邓小平同志,身旁还有一些陪同视察的人。邓小平身穿深蓝色中山服,步履稳健,边走边听生产队长介绍棉花生产情况。看到绽苞吐絮丰收在望的棉花,小平同志非常高兴。
走着看着,邓小平不时停下脚步,细心观察,并问身旁的生产队长,一亩地种多少棵棉花?队长回答可种2000多棵。邓小平弯下腰仔细数了几棵棉花各有多少枝杈。看到每棵棉花差不多结有十五六个棉桃,心里对亩产量多少有了底数。他高兴地说:“你们郊区搞得不错嘛!你们一亩地要用多少工?”队长回答:“要用三四十个吧!棉花的管理要整枝、打杈、治虫、施肥、锄草,是非常费工的。”
据当时的见证者回忆,除了振头二街,留营生产队也是棉花高产队。邓小平同志一行还曾到留营生产队的棉田视察。离开留营棉田时,天近傍黑,邓小平一行又来到石家庄地区农科所。
农科所种植的一棵“棉花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棵“棉花王”有一人多高,上面结了100多个棉桃。邓小平看着很高兴,说:“如果全国棉花都像这个样就好了!”
秋天,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地里到处是扒开的枝蔓和绽露出土的红薯。一位同志拿起一个花盆大小的红薯,拍了拍上面的泥土递给邓小平。邓小平同志双手接过红薯转着看了看,笑着说:“呵!这么大的红薯,怕是一个人两顿饭也吃不完啊!”接着,他还问到地区的农业总产值、红薯占多大的比重、出路怎么样,还说,他的家乡四川人民在利用红薯加工方面有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建议对红薯进行研究和广泛利用。
10月10日晚:
在小白楼召开座谈会
“小白楼招待所”对很多石家庄人来说,并不陌生。1958年10月10日晚,邓小平同志就在小白楼招待所的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石家庄地委和专署的工作汇报。石家庄是河北省粮棉高产地区,地区和专署在加强农业生产问题上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此,邓小平同志非常满意。他对在座的领导干部说:“农业生产要采取不断革命的精神,一跃再跃。物质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就能让它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多财富。”谈到这里,他进一步说:“我们要掌握它,首先在于敢不敢想,敢不敢做。我们要善于揭示自然秘密,揭示物质的秘密。只要人的思想解放了,就能更多地掌握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和挖掘物质的力量。”
1958年北戴河会议后,全国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农村人民公社一哄而起,一个月就基本实现了公社化。由于这一事物带有很大盲目性,不少地方实行“一平二调”办法,在管理和分配方面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石家庄视察期间,邓小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考察了解。
座谈会上,他向石家庄的领导详细询问了当地劳动力的价值、分配的比例以及生产、生活的安排,公社的发展规划等情况。由于对共产主义的片面认识,不少公社实行了生活供给制或半供给制,实行了吃饭不要钱,生活资料全包的办法。邓小平说,要研究一下,看是否包得起来。要在群众中造成一种不干活不光荣的舆论。共产主义优越性要宣传,但要说清楚,哪些是现今可以办的,哪些是将来可以办的。对公社的组织形式,对小社并大社等问题,以及怎样处理政社合一,怎样处理工农商学兵的关系等问题,邓小平也做了考察了解。
听着汇报和发言,邓小平同志对在座的领导人说:“对于公社,要考虑它的组织形式,但首先要注意的一条重要原则,那就是不要削弱党的领导,而且要加强党的领导作用。要在这种原则下考虑人民公社的组织机构问题。”
10月11日上午:
视察桥东区红旗公社
随着农村人民公社兴起,城市也迅速掀起了办社热潮。石家庄桥东区走出了城市办公社的路子,成为石家庄城市办公社的典型。在桥东区红旗公社,男人到工厂上班,家庭妇女不甘心在家吃闲饭,纷纷走出家门,到街道工厂做工。除了办工厂搞工业生产之外,他们还办起了幼儿园、食堂和敬老院,为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解除后顾之忧。10月11日上午,邓小平等人专程到桥东红旗公社参观考察了幼儿园、敬老院及炼焦厂、搪瓷厂。
据当时陪同视察的人员回忆,那时候,红旗公社的幼儿园刚刚开办不久,条件也比较简单,但非常实用。邓小平走进孩子们的卧室和厨房,还拿起孩子们的玩具仔细看了看。问孩子们生活得怎么样?吃什么?孩子们闹不闹?又问保育员愿不愿干这项工作?他对身边的公社领导说,敬老院、幼儿园的管理员和保育员,能把孩子和老人的工作做好,能领导好老爷爷、老奶奶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听说有人嫌保育员“没出息”,不愿做保育员和炊事员工作。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当地领导说:要教育他们改变这种观点。要告诉他们,保育员和炊事员都是最光荣的职业,要提高他们的地位,要选他们当代表,报纸上要表扬他。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给保育员以极大鼓舞。他们没想到中央领导这么看重他们,都纷纷表示要干好这一工作。从那以后,有人还真上了报纸,当上了红旗手。
当时,有条件的地方都办起了家属工厂,石家庄车辆厂家属办的铸铁厂也很有成绩。这天,邓小平来到车辆厂视察,他下车后直奔家属办的铸铁厂。铸工的活儿在机械行业是最脏最累的,在这里全由家属们承担了,而且生产出了精致的铸铁管件。看着一件件、一堆堆产品,邓小平同志非常满意地称赞说:“你们妇女能生产出这样精致的铸铁管件真不简单哟!”听到邓小平同志的夸奖,身边的工人都笑了,深情地望着邓小平同志一个劲儿地鼓掌。
视察红旗公社的炼焦厂、搪瓷厂时,邓小平详细了解了街道各组织的情况,对家庭妇女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参加生产建设给予了肯定。
10月11日下午:
连续视察三个工厂
今年84岁的张玉斌是石家庄钢铁厂的一位离休干部,1958年邓小平到钢铁厂视察的时候,时任钢铁厂组织部部长的他有幸参与陪同。9月8日,在位于翟营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的简筑小区,张玉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当年邓小平到钢铁厂的情形。
“邓小平同志身穿深蓝色中山服,精神抖擞。来到钢铁厂后,他没有进办公室,直接去了当时刚刚建成的4号高炉前,与炉前工亲切地握手,听厂长给他汇报设备和生产的情况。”张玉斌说。
在钢铁厂,邓小平询问了钢铁产量多少?劳力怎么样?矿石在哪里?石家庄地委陪同的领导回答说:石家庄西部山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邓小平同志说:“要大力开采,就地开采,就地炼铁,尽量使铁厂、炼钢厂建在铁矿附近……”
随后,邓小平又到勘探机械厂视察了钢铁生产情况。
在此之前,邓小平还到华北制药厂视察了那里的生产情况。华北制药厂是“一五”重点项目之一。1958年6月,淀粉车间刚刚试车投产,高大的工作楼、矗立的冷却塔,标志着我国医药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邓小平一行在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淀粉车间,参观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看到在短时间内建成投产的现代化工厂,邓小平同志面露喜色,十分高兴。他边看边说:生产的方针是要降低成本,变成普通药。
短短两天时间,邓小平亲临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道食堂、幼儿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高尚风范,给河北和石家庄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1 2 3 下一页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