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个鲜为人知的自我评价

01.07.2014  11:27

    青年邓小平在莫斯科学习时,填写了一份调查表,在“做什么工作最适合”一栏中这样写道:“能作宣传及组织工作。

    邓小平一个鲜为人知的自我评价

    1926年1月,根据组织安排,年方22岁的邓小平和十几名同龄青年由法国赶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6月,在填写该校一份《党员批评计划案》时,他在“做什么工作最适合”一栏中这样写道:“能作宣传及组织工作。”邓小平一生戎马倥偬、治国理政。这个中肯的评价,在邓小平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印证。然而,这个自我评价和其它一些评价,如“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自我评价,“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党内外评价相比,鲜为人知。

    在战争环境中,宣传工作须臾不可缺少,对此,邓小平驾轻就熟

    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已经显露出善于搞宣传工作的特长。其时,他一边做杂工,一边参加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杂志的编辑工作。他负责刻蜡版和油印,并用本名和化名发表文章。因刻字工整,印刷清晰,装订简雅,他被大家称为“油印博士”。他勤于思考,思维敏捷,口才流利,发表的文章充满激情、言辞犀利。也因此,1926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被编在了以“理论家小组”著称的小组里。作为中共党小组组长,他经常作为共产党的代表,同国民党右派进行辩论,结果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

    这些经历使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宣传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央苏区时,他领导创办了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担任过几个月的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在1933年因遭受错误路线的打击而陷于人生最困厄时,又重操“油印博士”的旧业,主编起《红星》报来。《红星》报是中革委的机关报,在仅有几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邓小平亲自组稿、采写、编辑、印刷、发行。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邓小平带领《红星》报编辑部“跟着走”,在战斗和行军途中,坚持编辑出版报纸,为团结和鼓舞红军斗志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邓小平担任《红星》报主编期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遭受到的最不顺利的时期,但却是他搞宣传工作“最专业”的时期。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提名下,邓小平重新回到部队任职。他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从宣传部门开始的,即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此后,由于出色的工作,一直升至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从这时起,作为政治主官,邓小平和军事主官刘伯承一起并肩战斗13年,互相尊重,默契配合,一起研究制定战略战术,共同指挥战役战斗,带出一支威名远扬的刘邓大军,留下“刘邓不可分”的佳话。军队政治工作的经历,奠定了邓小平作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