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护绿,我们还需做什么?

13.03.2015  12:29

      3月12日是我国第37个植树节,国家林业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中央林业投资1517亿元,全年完成造林602.7万公顷,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90.75万公顷,比2013年增加9.55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6.5万公顷,收回违法违规侵占林地3517.3公顷。
      这些数据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守护生态红线目标又应怎样落到实处?
      关爱森林:加强造林绿化激励政策
      在保护生态备受关注的今天,人们对植树节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自己亲手种上一棵树,为环保出一份力,与自然更加贴近,成为一种时尚。多年来,通过全民动手、社会参与,我国国土造林护绿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公报》指出,2014年我国全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植树活动蓬勃开展。天津、河北、山西、上海、安徽、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地结合本地生态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
      2014年,围绕国家战略大局,国家林业局着力抓好京津冀、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积极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积极开展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津保中心区过渡带绿化、大首都周边地区造林、张家口坝上退化林分改造等项目,扎实推进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
      造林绿化成绩背后,是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的明显加强。2014年,中央林业投资1517亿元,比2013年增加67亿元,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范围由2013年7省区扩大到南方15省区,划定国家储备林100万公顷。
      与此同时,我国林权抵押贷款全面推开,规模达到657亿元,比2013年增长18.5%。24个省(区、市)、3个计划单列市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纳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范围,森林保险投保面积达1.4亿公顷,中央财政安排保费补贴12.7亿元。
      增加绿色:破解区域造林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林绿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森林质量总体依然不高,抚育经营任务艰巨,新时期造林绿化任重而道远。
      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1/2以上。全国仍有近4000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亟待绿化。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现有宜林地67%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立地条件差,水资源短缺,适生树种少。加之科技支撑不足,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造林绿化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等矛盾日益凸显。“东部地区降水丰沛,立地条件整体较好,西部地区宜林地面积很大,但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受制于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补贴造林绿化的巨大投入缺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造林绿化的进程。”该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我们森林、绿地面积近年来不断增长,但管理和保护措施依然相对滞后,重植轻管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比较普遍。造林绿化体制不够顺、机制不够活,制约了造林主体育林、护林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亟待变重“植”轻“管”为“植”“管”结合,提高管理效率。
      守护红线:确保新增造林9000万亩目标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上,国家林业局提出,今年将新增造林9000万亩以上,力争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万亿元,日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的目标。
      植树造林是一件关乎祖国绿化、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意义重大。为应对针对我国造林护绿面临的挑战,全面完成新增造林9000万亩目标,国家林业局表示,今年将突出抓好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新增湿地保护和退耕还湿面积。强化依法治林,严守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4条生态红线。严格林地保护管理,深入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更新完善林地“一张图”,把林地和森林生态红线落到山头地块。
      “要守护生态红线,还要依靠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着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来不断激发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活力。”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华指出,政府要在生态资源监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着力解决产权不清和监管不力的问题,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严格保护。
      专家指出,创新造林绿化政策机制,研究出台鼓励扶持造林绿化的政策措施,化解造林地落实困难、造林绿化投融资渠道少、投资标准低等难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开创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造林绿化工作新局面。(记者  李慧  郑北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