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上的“信使”——记河北港口集团标兵耿涛
通信线路上的“信使”——记河北港口集团标兵耿涛
他,是通信线路上的“信使”。数十里的港区、办公区和家属区是他的工作航线,他的工作任务,就是保证通讯信号能够进入千家万户。他就是43岁的耿涛,河北港口集团通信公司线务维修站线务一班班长,市话线务员高级工。
条条线路入大脑
耿涛的成长与港口通信的发展紧紧相随。18岁来到秦皇岛港通信公司,当时的他赶上了港口通信建设大发展的时代,港口通信线路施工较多,每天他和师傅们在港区内各个通信线路和分线设备上接线与维修。
熟悉工作后耿涛发现,港区内的通信线路已有几十年历史,而且铺设情况很复杂——有管道的,有直埋的,还有架空的。这些线路交叉纵横,要想全部掌握比较困难,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只是对自己经常维护的局部段比较熟悉。
从那时起,耿涛开始了一项“大工程”,那就是在外出作业时,都把具体线路杆位和人孔井位与附近参照物的距离记在笔记本上,回到单位后找出图纸一一核对。碰到复杂的线路,他还要再回到现场进行核实。
年复一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的他已是“条条线路入大脑”,对港区内的通信线路分布情况了如指掌,无论哪条线路出现故障,他都能准确说出具体线路走向,确保准确及时处理通信线路故障。
近年来,港区内地下通信线缆资源更加丰富、种类繁多,他对所辖区域的各配线室、交接箱、主干电缆光缆、数百条配线电缆的路由、长度、走向和用户分布情况都如数家珍,同事们都称他为“港区通信线路活地图”。
一个班长的操守
由于工作出色、业务精湛,2003年耿涛担任了线务班班长。
“班长”在人们眼里不过是个兵头将尾,而耿涛则明白这是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一种继续成长的动力。
刚当上班长不到一周,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异常寒冷。晚上9点多,外贸电缆交接箱意外发生火灾,西港区通信中断。
接到抢修命令,耿涛二话没说,顶着呼啸的寒风,火速奔赴现场。天寒地冻,他带领几名同志开始了紧张忙碌的抢修,谁曾想这一干就是一宿。
手冻僵了、脚冻木了,喝口水、搓搓手、跺跺脚,暖和暖和再干。第二天凌晨6点,抢修终于完成。这也成为耿涛成功组织的第一次抢修。
勤于思考、刻苦钻研,耿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总结了一些好的工作方法。他归纳出了“一拨,二看,三听,四查”的电话通信线路故障点判断检修法,被评为河北港口集团优秀“绝技绝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五小”创新活动中,他提出了电话通信线路故障点判断检修法、港区通信管线及人孔井位快速定位法、更换交接箱时缩短通信中断时间等革新、建议,带领全班同志多次出色完成了港口通信线路抢修任务,提高了线务维修工作水平。
新技术难不倒老工匠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10兆甚至100兆光纤宽带走入千家万户。2010年起,通信公司与中国电信合作进行FTTH光纤宽带入户施工。
作为执行这项工作的线务班长,他白天在单位参加培训,晚上回到家又查找相关资料,学习数据配置方法,短期内就掌握了FTTH接入和维护技术,并制定了港口通信FTTH光纤宽带施工方案和规范。
2015年起,施工合作方中国电信提出了“宽带安装当日办当日通”等新要求。线务维修站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整合东西区光纤宽带装维,由耿涛为班长的线务一班全部负责。
针对近乎苛刻的电信考核体系,他联系到其他几家电信装维公司,逐一向他们取经,寻找差距。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缩短中间环节,制定出适应新体系的施工标准和方案。
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线务一班2015年完成光纤宽带安装2000余部、维修1600余部,2016年上半年完成光纤宽带安装1000余部、维修500余部,创单日装维33单的最高纪录,全部用户属实投诉为零,不但提高了装维的积极性,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也得到了合作方中国电信的高度认可。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多年来,耿涛像一颗坚韧的螺丝钉扎根港口通信一线,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成为港口通信线务工作的行家。
2015年他两次患阑尾炎、一次患肾结石,都没有住院,只是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输液,工作时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犯病时,他痛得全身冒汗,脸色苍白,领导让他回家休息,他笑着说“没事,老毛病,我来干些力所能及的”,仍然换上工作服,拿上工具参与组装维修。班里的同志都说“耿涛,你不要命了?”他依然笑着说“我能行。”全站同志都由衷地为他“点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不懈努力,耿涛于2011至2013年连续3年荣获通信公司“服务明星”称号,2010年起连续多年取得通信公司线务员技术比赛第一名,还多次荣获河北港口集团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先锋岗、技术能手、文明职工标兵称号。面对荣誉和成绩,他没有丝毫自满,回想起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耿涛说:“为了通信的畅通,为了港口的发展,值!”(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