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选秀待观望:职业体育与校园体育尚未接轨
20日,CBA联赛委员会于在中国篮协官网上公布了《港澳台球员、大学生球员等参加CBA联赛实行统一选秀的办法(试行)》,涉及选秀条件、选秀程序、新秀待遇和合同等多方面。此次试行办法将从下赛季开始正式施行。选秀根据上赛季的最终排名,以“倒摘牌”的方式进行。广东东莞银行队获得18位与38顺位选秀权,东莞队获得第13位与33位顺位选秀权,而佛山队则获得第11位与第13位选秀权。
其实上赛季结束没多久,“CBA要实行选秀”的消息就已传出,一时间就引发了各方诸多讨论。有人视此如鸡肋,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不过对于绝大多数的球队而言,他们仍处于观望的态势。
根据中国篮协的规定,参加选秀大会的球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未参加过CBA联赛,年满18周岁;如果是境内就读的大学生,须参加过CUBA或大超联赛;港澳台球员,须参加过所在地区最高水平的联赛;除了大学生球员和港澳台球员,其他须由CBA俱乐部出具推荐函。最终入围选秀营的球员,将参加中国篮协组织的体侧、训练和比赛,从而供俱乐部考察和挑选。
新秀球员实行最低保障工资制度(不包含比赛奖金等津贴),并根据选秀顺位,获得相应的最低保障工资。第一顺位年薪为30万元,第二顺位和第三顺位的球员分别为28万元和26万元,第15至第40顺位最低保障工资为10万元。俱乐部在选秀大会上选中了某位球员后,需要在之后的30天内完成签约。
俱乐部与新秀球员的签约年限实行“1+1”的合同模式,并且该俱乐部拥有新秀球员第二年同等条件下的优先续约权,即工资标准上浮达到20%(大学生或其他球员)或30%(港澳台球员)时,俱乐部将独享与该球员的优先续约权。
CBA的新变化,是职业化进程的一小步,但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新的问题。
首先是这个选秀制度对于那些“可选秀范围内港澳台青年才俊”缺乏吸引力。港澳台球员来到CBA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比本地联赛更优渥的薪酬,而现在年薪的“断崖式”下降,让那些青年才俊登陆的欲望大幅减弱。并且,CBA球队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各种不确定性也让人担忧。
其次,不止一支球队对外表示过对于大学生球员实力水平的担忧。短期内,绝大部分的球队恐怕并不会选到自己需要的球员。众所周知,我国职业体育与校园体育几乎是脱节的,不像美国将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全部依附于NCAA。在中国,像曾令旭、韩德君、刘子秋等从大学校园里走出的CBA明星凤毛麟角。
试行办法公示后,就有CBA俱乐部管理人提出,30万元对一个没有任何CBA比赛经验的球员来说是否有些过高。俱乐部的担心不无理由,虽然在选秀大会前会有新秀训练营,俱乐部可以通过训练营观察即将参选的球员的个人能力和技战术素养,但不同于NBA的是,CBA俱乐部中没有专职球探前往CUBA或大超联赛观察球员一个赛季的表现,经过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报告以供俱乐部考虑。新秀训练营是否能为俱乐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目前还要打上个问号,这也让俱乐部在工资等方面有一些顾虑。
总的来看,CBA设立“选秀机制”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选秀机制”若想如愿对CBA球队真正起到平衡作用,还有许多“配套设施”需要建立,这不仅仅是针对于“试行办法”本身。
记者 彭博 实习生 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