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义务守护无名烈士墓40余年
3月31日,广宗县件只村抗日烈士陵园,退伍老兵朱志会正擦拭烈士墓碑。 记者 霍艳恩 见习记者 吴晓萌摄
“老哥哥们,又到清明了,我来看看你们……”清明节前夕,家住广宗县件只村的退伍老兵朱志会,又一次来到村外的抗日烈士陵园,他在墓碑前斟满三杯白酒,再用抹布将碑身上的尘土拭去,“现在和平了,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你们安息吧!”
今年67岁的朱志会从记事起,就常跟着爷爷来到这片被称为“灺台”的地方,拔草,培土,清理卫生。爷爷告诉他,这儿安葬着18位抗日烈士,还跟他讲过一些抗战时的故事。
“爷爷曾被日军抓去修炮楼,挨过很多打,受尽了欺侮。因此,他对抗日烈士有感情,很尊重。”朱志会回忆,爷爷跟他说过,当时烈士下葬时没有棺材,都是村民利用自家门板做的简易棺材,每个墓前还竖了木牌,标明了烈士身份,“原有22位,烈士家属后来起走4位。时间长了,木牌都朽掉了。”
1972年,朱志会在爷爷的鼓励下参了军。4年后,他复员回乡。从那时起,爷爷就将守护烈士墓的责任正式“交”给了他。这一守,就是40余年。“烈士们为了新中国、为了打日本鬼子连命都不要了,我们这些后人为英雄扫扫墓是应该的。”朱志会说。
为烈士守墓并不轻松。有的村民为了盖房在墓周边起土,朱志会见了会坚决制止。雨水有时把墓堆冲出口子,他拿着铁锹认真培土。孩子们有时在墓堆上嬉戏,他把孩子们叫下来认真教育。野草有时在墓上疯长,他用锄头清理干净。从年轻力壮的小伙到步履蹒跚的花甲老人,风风雨雨,从未间断。为了防止村民随意起土,他在墓的四周栽上了柳树、杨树。如今树木茂盛,粗得一个人搂不过来。
2015年,件只村党总支在县有关部门协助下,调查清了烈士墓基本情况。原来,1938年11月,陈再道司令员率领的东纵二团在巨鹿县二郎庙和柳行村之间与日军进行了残酷激烈的战斗,长眠于此的都是当年的抗日战士。村党总支为烈士墓定制了墓碑,对墓地进行维护,墓的四周修好了墙,种了更多的树。朱志会终于放了心。
每年清明节前后,件只村附近学校的师生、村民都会来到烈士墓地,或集体组织,或自发而来,献花、敬酒,向长眠于此的烈士送上发自内心的敬仰和感恩。(河北新闻网讯 记者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