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振翅起飞——走进科技企业孵化器

27.01.2015  17:21

从这里振翅起飞

——“创新驱动”样本·走进科技企业孵化器

  石家庄日报记者 王丽强


  时下,一年里最冷的节气。

  室外冷风刺骨,而位于高新区的华东医疗科技公司的调试车间里,却暖意融融。

  这一边,技术人员正在为最新型的医疗数字影像设备校正参数;那一头,专业摄像师正在为公司拍摄参加国际展会的宣传图片。这家公司,正是由我市诸多孵化器中的一家——方亿科技园孵化出来的。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源泉,也是地区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市科技局及高新区充分利用孵化器平台,通过资金、政策、技术等多方面扶持,帮助中小科技企业从蹒跚学步开始,快速成长为劈波斩浪的市场弄潮儿。

  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在孵企业超过700家,领域涉及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医疗、新材料、现代服务、节能环保、农业等各个产业。

  这些快速成长的优质企业,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优质科技企业在这里成长

  “春节前,我们就能拿到生产许可证。预计2015年可生产医疗数字影像设备200台左右,产值可达1亿元。”说这话的是华东医疗的负责人王瑞东。看得出,这位32岁的青年企业家对下一步的发展踌躇满志。

  “没有孵化器提供的良好环境,就没有我们这两年的跨越发展。”王瑞东说。

  华东医疗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数字影像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企业入驻高新区方亿科技园区,当时年销售额只有几百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占地面积扩大到以前的10倍,并由单纯销售成功转型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及维护一条龙的省内首家医疗数字影像设备供应商。

  “园区的配套服务很到位。”王瑞东说,园区在租金方面给予减免优惠,提供了80万元种子资金,用于人才招聘等急需领域。此外,在项目审批、专利申报、资金申请等各个方面,园区都积极协助,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拿到手续。目前,华东医疗已拥有8项国家专利,可生产各种型号的医用X线摄影系统。

  “目前,像华东医疗这样的科技企业在方亿科技园已签约入驻50家,园区总产值超10个亿。”科技园负责人李志信告诉记者,方亿科技园是我省第一家由村集体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14.6万平方米。2013年10月,科技园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到2017年,方亿将建成集生产厂房、科研办公、中试、会议、展览、商务及生活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届时,可容纳企业70余家,安排就业5000人,产值突破15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李志信说。

   四大孵化器跻身国家级行列

  什么是科技企业孵化器?

  顾名思义,就是以企业孵化场地和配套设施为依托、为科技创业人员和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

  记者从高新区科技局获悉,像方亿科技园这样的孵化器,目前已有14家,其中省级5家,国家级4家。特别是跻身国家级序列的4家大型孵化器,在全市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显著的带动示范作用。孵化器的规模、数量、等级在全省均排第一位。

  “目前我市拥有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石家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河北方大科技工业园、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河北创业基地。”说起孵化器,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丁飞燕如数家珍。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市孵化器场地面积102.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6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130家。2014年,仅高新区9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5亿元,完成税收2.15亿元。各孵化器共拥有35个科技公共服务机构或平台,在孵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3万人,涉及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医疗、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这些企业,就像一个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在母亲(孵化器)怀里慢慢长大。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从娇嫩幼苗到成长壮大,它们享受到了诸如场地提供、技术指导、融资支持、创业导师等一系列的支持和扶助。

  就这样,130多家优质科技企业经过孵化器的培育,实现了快速成长。其中,很多企业已经闻名业界,比如,以岭药业、先河科技、汇金股份等企业已经成功上市,并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翘楚。

  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较早的一家从孵化器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说起孵化器的重要作用,企业负责人王智森别有一番感触:“我们是2006年入驻孵化器的,当时虽有多项技术专利,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就在这时,孵化器搭建的投融资平台为藏诺解决了燃眉之急。

  比如,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注资200万元,科技部门投入200万元的创新引导基金,高新区同时配套了30万元。在孵化器配套政策、资源的扶持和帮助下,公司的研发实力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科技孵化器数量的快速增加,如何规范孵化器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成为主管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作为孵化器的主管地区,高新区出台了系列举措,引导孵化器提档升级,同时严把孵化器入驻企业关,落实对孵化器公司的管理措施,使全区孵化器建设呈现规范、快速的发展态势。

  2014年,高新区陆续出台了涉及孵化器内部管理、机制建设、服务标准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为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进档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出系列扶持措施。比如,新认定的孵化器在三年内,对其报备的在孵企业或高成长企业对区贡献的25%返还用于支持孵化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25%用于支持该企业科技创新。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高新区财政将以其当年及次年对区贡献的50%,返还用于支持该孵化器及企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孵化器建设,引导全区孵化器提档升级,高新区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设立产业发展资金,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引导企业到高新区发展创业。

  一组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高新区就新增区内登记注册并纳税的入孵备案企业139家,新增年产值6.92亿元,新增税收5530万元。

  为充分发挥孵化器创新创业载体作用,高新区又启动实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特色的融资方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瓶颈。

  比如,大力拓展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高新区出资1000万元,引导有关合伙人共同出资,总额达3.6亿元,专门用于扶持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开展了“助保贷”业务,财政出资1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资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高新区还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记者了解到,2014年,汇金科技在创业板上市、五龙制动、博广热成功登陆“新三板”;方大科技、华威凯德、果莺电子、筑盛科技、迪泰尔电器分别在石交所、天交所挂牌,一批优质企业通过上市成功拓宽了融资渠道。

  “孵化器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提质增效有着重要意义。”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肖建英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推动孵化器上档升级,通过加强引导,强化孵化器能力建设,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全方位服务,进而带动全市产业结构向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