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星】辛勤耕耘三十余载的郭宝亮老师

07.06.2018  09:13

郭宝亮老师从教32年,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他在带好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基础上,始终把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本科教学工作第一线,为本部和汇华学院主讲《中国当代文学》必修课和《新时期小说研究》的选修课。同时,为本部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高阶导读》课程。除了完成学院安排的本科生导师制等常规工作外,经常义务为本科生做专题讲座或进行课外辅导,为学生文学社团进行指导,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他的本科教学年年受到学生好评。

注重“提高课堂含金量”。在教学中,郭宝亮老师一直主张科研与教学工作并重,科研与治学相长。他始终注意把学界最新科研成果以及自己的科研心得及时地深透在教学内容中,几乎每次讲课都有更新和调整,因此,备课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他常常说“大学课堂照本宣科是没有意义的,含金量的高低才是大学课堂的衡量标准。不仅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还要使他们了解最新学术动态,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对于选修课,郭老师把它界定为大学高年级提高学术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课程。《新时期小说研究》是他多年研究的心得,因此在授课内容上把科研现场带入教学,对学生考研和提升学术能力大有裨益。选修课由于是为高年级同学开设,因此,他确定授课内容要让学生在“懂与不懂”之间,“不懂”是要给新知识,要激发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要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让不好懂的知识变成好懂的,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多年来,他的这一做法使众多学生成为专业提高的受益者。

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郭宝亮老师认为,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不是应试教育。由于他的课程选课人数多,基本都在200人左右,讨论式的方式不能实行,于是他希望学生们在听课的思维方式上有一些改变,学会做“大脑的体操”,不仅听知识,还要学方法。他告诉学生们听课要会听,要听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和思维过程。这种内在启发式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也让学生在课堂不时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

郭宝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一种治学理念,那就是“打造不同于中学课堂的大学课堂,把大学课堂变成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能力的课堂”。课堂上他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又引导有兴趣的同学到图书馆、到课外去自主学习,课堂内外知识交融、能力提升融为一体。

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郭宝亮老师经常向学生们讲述自己对论文写作的理解,认为写好一篇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训练,也是一种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写好一篇毕业论文,就等于培养了一种工作能力和素质。

郭宝亮老师认真指导每一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使同学们树立明确的学术目标、引导学生们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在郭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拓展了研究思路,授之以渔。他每个月都会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去细读,写成读书笔记,组织同学们一起交流读书的感想和心得体会。对于本科生交给自己的学年论文和期末作业,他都进行认真地审阅和修改,亲自找每位同学谈其论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郭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坚守讲台32年的教师。站上讲台,他忘却了河北省优秀教师、茅盾文学奖评委等种种光环,他的心里时刻想着“学生”、念着“学生”,甘愿为他们有声有色地继续讲述他的“文学故事”。

(供稿:文学院 执笔:程长虹;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