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信息经济新图景——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综述
软件“定义”信息经济新图景
——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综述
当人们在谈论软件时,你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局外者,认为那仅仅是软件从业者自身的事,因为“软件定义”已经无处不在。单从代码行数看,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超过微软成为最大的软件公司,GE也宣称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软件的核心作用正在向各领域加速融合渗透。
“自2016年以来,行业内各有关单位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行业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着力提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着力增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推进大企业‘双创’,着力完善工控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近日举办的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加速融合 培育新动能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软件的核心作用向各领域加速融合渗透,表现为“软件定义”快速兴起,带动产品、业态、模式不断创新,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可以说,以“软件定义”为特征的融合应用开启了信息经济新图景。
当前,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软件提供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更好地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指出。
谢少锋表示,我们要持续抓好《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贯彻落实,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建设和完善一批融合发展支撑平台,进一步加强“新四基”建设和新模式培育。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大贯标试点,新增700家试点企业和400家通过评定企业,遴选50家行业贯标示范企业和3个对标推广示范省市。引导企业开展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编制发布全国两化融合数据地图。加快建立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编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指南,滚动制修订系列标准,加快国际标准化步伐。出台促进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表示,2017年,将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重中之重,持续推动大企业“双创”,进一步完善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深化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强化工控系统安全,稳步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努力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在大企业“双创”方面,工信部将加快推进大企业“双创”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支持大企业“双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制造业“双创”平台白皮书,研究制造业“双创”平台标准体系。开展大企业“双创”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加强部与地方合作,建设“双创”示范基地。推动构建面向区域、基地、平台等层面“双创”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的平台汇聚、桥梁纽带等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攻关、合作创新,深化国际交流。
夯实基础 创新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质量、效益取得了全面跃升,但依然“大而不强”。国产软件对核心技术掌握不够深入,产品性能功能、用户体验、稳定性和成熟度等与国外主流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谢少锋表示,软件“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和推广‘软件定义’,实施一批核心技术发展推进计划。实施软件‘铸魂’工程,支持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研发应用,提升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技术产业支撑能力;实施重点行业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发展核心工业软件及解决方案,推动重点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谢少锋指出。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表示,中国软件名城创建是工信部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2017年,软件名城创建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调动地方积极性、集聚资源、突出特色、营造环境。实施中国软件名城发展提升计划,新启动创建1~2家高水平中国软件名城及1~2家特色软件名城。
众所周知,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的载体,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软件仍然是智能制造核心载体,也是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相比于互联网服务领域,软件企业所处的市场、人才、技术环境明显处于劣势,特别是吸引人才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痛点。为有效开展大数据业务,我们要关注数据工程师的培养,建议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丛力群表示。
关于发展工业软件,和利时集团总工程师朱毅明建议,一是重视工业基础软件研发。建议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企业或事业单位开发,由政府获得知识产权和全部设计文件,并授权国内企业使用。二是针对高端工业软件市场进入门槛高,国外企业优势明显,建议依靠制定非技术门槛、首台套政策等支持措施可以快速促进自主可控软件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三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业软件生态环境,国内的工业软件企业产品单一,规模小,需强强联合,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开拓业务领域的艰难地带。四是融合互联网技术,降低用户运维的难度和成本,通过建立工业云服务平台标准,促进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
统筹推进 保障工控安全
工控安全无小事,它关乎企业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从性质上判断,工控安全是生产经营安全,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工业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工业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谢少锋表示。
据悉,我国工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保障能力有所提升,但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须进一步加强。未来,我国须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全面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安筱鹏告诉记者,在强化工控系统安全方面,工信部今年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战略部署和统筹推进。研究制定工控安全发展战略,出台工控安全发展行动计划,完善工控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二是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宣贯,强化工业企业责任主体意识,先期在电力、钢铁、石化、汽车、烟草等行业开展防护试点示范。研究出台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评估评估方法及实施细则。持续开展全国工控安全检查,建设国家工控安全检查平台,健全工控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员制度。三是统筹推进工控安全产业发展。加快国家级工控安全仿真测试、大数据分析、在线监测等技术支撑平台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对抗靶场原型系统建设,形成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安全防护、产业推进等支撑能力,尽快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对于保障工控安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祝烈煌建议,强化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服务支撑和对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作用。支持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发展安全测评与认证、咨询、预警响应等专业化服务,增强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