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机制带来作风大转变——省财政厅标准化绩效管理新模式追踪(上)

02.06.2016  15:34

  2015年,省财政厅得到上级领导肯定性批示34次41项工作和26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6项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介绍;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绩效监督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等在全国走在前列;  

  预决算公开在财政部检查中排名全国第一;  

  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13个、申报成功率居全国第一;  

  信息化建设在全国领先,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平台在全国开创先河;  

  ……  

  一个个“第一”“领先”的故事,就发生在河北省财政厅。  

  为什么是河北省财政厅?  

  两年多来,省财政厅大刀阔斧地推行标准化绩效管理改革,使绩效管理成为机关管理的大平台、总抓手,用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让干部群众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也为破解新形势下“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难题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5月23日8时30分,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刘丁雷打开电脑,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而在前一天,他还加班到了凌晨时分。  

  “我要将工作按目标抓紧完成,差一天都不行,因为绩效管理系统‘看’着呢,它就是我们工作的‘指挥棒’。”刘丁雷表示。  

  刘丁雷所说的“指挥棒”,就是省财政厅积极探索推行的标准化绩效管理。  

  自2013年底开始,省财政厅将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厅内年度重点工作、岗位基本职责等各个方面,梳理分解为可量化、可监控、便于用的绩效指标,形成了包括绩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考评规则、结果运用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工作全覆盖。每到年终,每个人就会形成一个年度绩效分数。去年刘丁雷的分数是99.658分。  

  每年年初,省财政厅会将全厅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处室,每个处室再把各项绩效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一个人头。  

  刘丁雷正在抓紧制定的河北省2016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就是他头顶上的23项绩效指标之一。按照今年初设定的绩效管理目标,他要在6月底前制定完成这项方案的所有工作,超过一天就要被“扣分”。为追赶进度,刘丁雷每天都“”着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贺志商量如何加快推进这项工作。  

  无独有偶,省财政厅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冯鸿雁也每天被副处长和工作人员“”着走。  

  我省太行山高速公路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该项目的资金筹措工作是由省财政厅资源环境管理处负责的,开工时间紧、资金筹措难度大,列入绩效指标后,承担指标的副处长和一般干部,压力比冯鸿雁处长还大,从年初就开始反复研究政策。遇到难题时,催着厅长、处长帮助协调解决。目前,项目进入招标阶段,能够实现如期开工。  

  “过去那种靠领导催、靠领导督的现象少了,主动找领导领任务、担担子的多了。”冯鸿雁说。  

  有了绩效目标,大家从一开始就清楚全年该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候完成、预期达到什么目标,将工作责任、压力传导给每一个人,保证不漏事、不误事,各项工作都能及时高效完成。这样,形成了一个“指标金字塔”,同时也形成了“责任金字塔”。  

  省委办公厅付新中调研员到省财政厅调研时表示,现在在省财政厅,大家相互之间谈的最多的是工作怎么创新、怎么突破、怎么争先创优,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比的是工作劲头、贡献大小,最看重的是人品、能力和工作业绩,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也实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每项工作抓到位。  

  “忙拉票”变成了“忙拉套”  

  省财政厅预算处的李明雨,被誉为“拼命三郎”,今年他到厅里还不满四年,就被确定为副处长人选。这样的结果不但没有引起一点争议,大家反而是心服口服。  

  因为省财政厅承担着大量改革攻坚任务,而其中有许多工作都有李明雨的参与,他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连续两年,李明雨在年度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一。  

  李明雨并非孤例。2015年初,省财政厅选拔任用了20名处级干部。2016年春节前后,省财政厅又进行了一次干部调整和岗位交流,其中3名单位主要负责人主动让贤,15名干部被提拔重用,46名干部交流了工作岗位。  

  绩效管理打破了“论资排辈”,让分数说话,让每个人都有了盼头。  

  绩效管理是否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财政厅将单位绩效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年度考核以及实施惩戒的主要依据;将个人绩效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轮岗交流、评先评优、学习培训和其他奖励的重要依据。  

  干部评先选优和职务晋升,个人绩效考评排名在所在队列前列是必要条件。比如,职务晋升的比例是1:5,即晋升1名行政副处级干部,参加职务竞争的同志年度绩效考评要在行政队列排名前五位方可参加竞争,否则连资格都没有。从而树立了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兢兢业业有出路、老老实实不吃亏的鲜明导向,得到全厅干部上上下下的高度认同。  

  对此,省财政厅人事处副处长马桂生深有感触。他说,以往提拔干部前或多或少存在着“拉票”现象,实行绩效管理以后,这些现象没有了,干部们真正将“忙拉票”转变成了“忙拉套”。每位同志只要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就会得到“位子”和“面子”。  

  绩效管理,既是“导航仪”,也是“紧箍咒”。  

  去年,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工作人员修宗睿有些苦恼,因为他负责的一项资金拨付比要求进度慢了几天,虽然是职能部门的客观原因,但还是被扣了分,导致绩效排名下降。  

  而在今年,他早早地“上了弦”,年初就与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联系,催促赶紧做好资金准备工作。“今年无论如何都不能慢了,因为‘绩效盯着呢’。”修宗睿说。  

  出实招、动真格,省财政厅把正向激励与问责惩戒结合起来,奖罚分明、考而有用,形成了勤者、能者、善者、成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和导向,增强了全员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改变了以往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绩效文化。          

  “转作风”带来“提效能”  

  309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这是去年省人社厅在就业、社保、人才三方面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的成绩。  

  对此,省人社厅财务处处长张宗昌并没有“邀功”,而是将其归结于省财政厅绩效管理的施行。  

  张宗昌说,“绩效管理,促使省财政厅的各级干部都千方百计来帮助我们完成工作。省财政厅社保处和省人社厅干部一起赴北京争取政策和资金,有时着急就连夜加班加点准备材料,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共同取得了这样的成效。”  

  不仅仅是效率的大提升,绩效管理更带来思路的大转变。  

  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王红卫感触颇深:“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思想观念变了,由过去‘钱到才干,没钱可以不干’到现在变成为部门的事业着想,真心实意地出主意,想办法。”  

  2015年,省教育厅着眼于推进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国务院规定是2016年开始执行,而我省比国务院规定整整提前了一年。正是在省财政厅主动找资金、和教育厅一起研究出台政策,我省才早早地完成了这项工作。  

  许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人还反映,以前是部门跑财政要钱,现在是财政催着部门赶支出进度,以实现早支出早见效。  

  5月13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全国绩效管理研究会组织在石家庄召开了河北省财政厅标准化绩效管理考察调研和专题讨论会。专家们表示,财政部门联系着党和政府方方面面的工作,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多个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职责。在这样一个单位施行绩效管理,不仅会转变本部门工作作风,提升本部门的效率,更会带来全省各方面工作效能的提高,促进全省各个领域的发展。(刘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