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探访河北博物院
近日,孩子们在河北博物院参观。崔大伟摄
“它像燎原星火,点燃了我对历史、对文化的浓厚兴趣。从此,我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如果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近日,一位名叫张振辉的退休干部致信河北博物院,信中,老人用质朴而饱含真情的笔触记录着自己近年来在省博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为为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如何更好地拉近人们与文化的距离?其教育服务职能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如何才能有看头、有吸引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省博,进行实地探访。
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活起来
12月13日上午10时,省博新馆二层的“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长信宫灯、刘胜金缕玉衣等展位前围着众多参观者,除了来自石家庄、保定等地的参观者外,还有不少省外参观者。
来自山东济南的刘金明一大早就来到省博,为的就是能亲眼看看河北的国宝级文物,他激动地说:“燕赵文化博大精深,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自2013年6月省博新馆试运行以来,“北朝壁画”“曲阳石雕”“名窑名瓷”“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战国雄风——古中山国”等展览受到了全国各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据介绍,今年,省博已免费接待观众近7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如果想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一座城市,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走进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说,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当地文化历史的重要窗口,它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还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文明形象。如何让人们用最短时间在这里“读”懂河北,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随着人流匆匆转上一圈,依次将展品看上一遍,是什么、有何用处、有何来历,草草观赏,过目即忘。”这是不少参观者逛博物馆的切身体验。
对此,罗向军表示,走进一座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段历史。如何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并且活起来,是博物馆有看头、有吸引力的重要突破口。为了走出陈列单一、内容枯燥的老路,真正让参观者有趣、有益、有乐地观赏,省博积极探索现代化的展览手段。罗向军介绍,为了将一些史实人物、历史场景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省博多个展厅内设计了三维动画展示台,所产生的效果是枯燥的文字性说明所无法比拟的。此外,配套讲座、体验式作坊等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让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发挥教育服务职能的重心,它充分体现着一个博物馆的整体水平。但基本陈列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容易使博物馆成为公众的“一次性消费场所”。参观者来博物馆看过一次展览后,可能几年都不会再来了。
对于这一问题,河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周筠深有感触。2008年,作为我省首家试点单位,省博免费开门迎客。在参观者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省博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服务职能的挑战。要想让更多参观者常来参观,就需要在开展深入、系统的教育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多样化和深层次的教育服务来吸引参观者走进博物馆。
“文博讲坛”是去年省博面向广大公众推出的教育服务活动。自创办以来,该活动已举办80多期,讲座内容涉及文物考古、历史知识、艺术品鉴等方面,主讲人都是文化领域较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一年多来,“文博讲坛”已成为普通大众提高文化品位的精神家园,成为河北博物院的一大文化品牌。
“聆听‘文博讲坛’的智者之声,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充实了生活,谁能说听这样的讲座不是一种旅行呢!这种旅行,不用花钱,没有颠簸,无须走路,绝无风险,但风景奇绝。”在省博官网上,一位网友这样写道。
为更好拓展社会教育功能,河北博物院积极壮大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目前,已有6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展厅上岗,轮流为参观者提供义务讲解。
文创商店作为省博的“最后一个展厅”,实现和满足了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博物馆文创商品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它是博物馆服务平台的延伸,也是展览教育领域的拓展,更是博物馆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河北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对外营业以来,省博文创商店已自主研发了350多款文创产品,今年的销售额已超过100万元。
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在省博,记者多次看到孩子们在展品前上课的场景。
“小小美术家快乐临壁画”活动自2013年暑假推出以来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活动采取参观展览与美术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由富有经验的美术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北朝壁画”,在讲解过程中融入美术史、美术欣赏等内容,以启发式教学提高孩子们的欣赏水平和绘画水平。
此外,“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趣味学习、“歌声中的峥嵘岁月”主题宣讲、“快乐学堂”等活动都是省博拓展式教育的生动实践。其中,“快乐学堂”已举办69期,内容涵盖“精品文物季”“节庆年俗”“河北传统文化艺术”“文物中的美术”“经典电影中的河北抗战故事”等五大系列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博物馆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中最核心的一环,二者本应相互结合,共同推进。”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徐建平表示,博物馆要与当地基础教育部门和单位直接对接,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模式。目前,省博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石家庄市范西路小学达成了合作共建协议。
“在定期参观的基础上,可以把历史、美术、地理、自然等课程的课堂直接搬进博物馆现场教学。想想看,当讲述地质年代时,学生们看的不是课本与幻灯,而是可以触摸的化石、栩栩如生的恐龙,这样的课程肯定形象有趣、记忆深刻。”徐建平表示,让博物馆教育真正走进课堂,让书本知识与博物馆里的实物生动对接这是一道需要博物馆、学校、社会共同思考的课题。
河北博物院的硬件建设、陈列内容、参观环境在全国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深受省内外参观者好评。“我们想将省博打造成外地人到河北来的文化客厅、河北人自己的文化殿堂、河北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正像张振辉老先生所言,我们多措并举,最终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走在去博物馆的路上。”罗向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