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雷锋精神 共建文明城市
体检 理发 修车子弟兵进村庄为众乡亲服务
上图为战士们正在为村民服务。
本报讯(记者 胡雁冰 通讯员 杨文杰)昨日,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教练团战士们来到元氏县北褚乡东阳村,为这里的乡亲们开展理发、体检、修车、擦鞋、磨刀剪等义务服务,通过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
9时许,东阳村村委会广场上,战士们整齐划一的军乐队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看热闹。见到乡亲们渐多,战士们的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随即展开,他们纷纷摆开了自己的“摊位”:有修车的,理发的,打磨刀剪的,体检的,打扫卫生的……种类繁多的服务让乡亲们直呼“贴心”。
最受欢迎的是义务体检服务台,这里等候体检的乡亲们排起了长队。教练团的军医、卫生员们忙前忙后地帮着乡亲们体检。卫生员赵宇阳告诉记者,今天来体检的乡亲们存在最多的就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问题,体重超重的也挺多。“现在乡村富裕了,乡亲们生活都越来越好。大鱼大肉多,口味重,体检中发现血压高的人特别多。”赵宇阳说,他们从饮食、营养、运动等方面给了乡亲们许多建议。
在理发摊点前,一位正在理发的老大爷不住赞叹:“看不出战士们还有这么好的手艺。”在擦鞋、磨刀剪等摊位前,也挤满了前来寻求帮助的乡亲。
义务服务之余,战士们还制作了弘扬雷锋精神黑板报,向村民宣讲雷锋精神。村里的妇女们也在现场进行了秧歌、广场舞表演,令现场氛围越发热闹。
74岁的村民范吉章受气氛感染,现场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战士们纷纷喝彩。范吉章说,1963年毛主席为英雄战士雷锋题词,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热潮,他曾经多次临摹主席的题词。今天看到子弟兵们来到村里为乡亲们服务,勾起他许多回忆,他心里特别高兴,相信雷锋精神一定会永远传承下去。
当日,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教练团相关负责人还携带米、面等慰问品,看望了东阳村3户低保户。据悉,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教练团多年来一直坚持到社区、乡村进行志愿服务,让年轻的战士了解、传承这一传统,让雷锋精神进一步得到弘扬。
街头捡到2万元现金市民苦等两天归还失主
本报讯 (记者 赵元君)如果在街头捡到2万元现金,你会怎么做呢?是自己收下还是报警?也许还有第三种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市民于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为了归还捡到的2万元现金,他在银行内苦等两天,终于将钱亲手交到了失主手中。
故事要从一个月前说起。于游今年52岁,是河北科技大学后勤集团的一名职工。1月31日下午,于游打算去超市买年货,15时许,当走到青园街和槐安路交口时,他突然发现便道上有两沓厚厚的百元钞票,仔细一数,足有2万元。“不会是假钱吧!”于游心里有些没底,可是随后他注意到,钞票是用标准的捆钞带捆好的,而且不远处就有一家中信银行。“肯定是有人不小心丢的!”本来于游打算报警,可转念一想:“钱上又没写名,万一有人冒领怎么办,不如我在银行等等,失主肯定会找过来。”
想到这,于游来到银行等待失主,根据捆钞带上的工作人员姓名,于游确定钱就是从这家银行取走的,可一直等到银行下班也不见有人来寻找。“不行,这钱一定得想法还给失主!”回到家里,于游一直惦记着这事。次日一早,还没等银行开门,于游就赶到了银行等待,可一直到中午还是无人来认领。于游只好将情况反映给了工作人员,让他惊喜的是,工作人员告诉他,实际上昨天就有一位老人曾来银行寻找丢失的钱,但却失望而归。
经查询,工作人员找到了老人的电话,可问题又来了,老人的电话居然打不通。无奈之下,于游只好回家等待。14时许,于游接到了银行的电话,得知失主已经找到,双方约定随后在银行见面。14时30分许,于游终于见到了失主,原来这是一位76岁的退休老人,在民警和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于游亲手将钱还给了老人。
昨日下午,为了答谢于游的帮助,老人又专门赶到了事发地中信银行槐安东路支行,当面向于游表示了感谢。这位老人叫王德明,是中钢设计院的退休职工,当天他去中信银行取出8万元的存款打算转存,因为没有带包,他就将钱装到了上衣口袋中。可到了另一家银行,他才发现钱竟然少了两万元,老人当时就急了,赶紧回到中信银行询问,不巧的是,当时于游正在大厅外的柜员机查账,就这么一会儿,两人就错过了。
回到家后,老人食不知味,一夜都没有合眼。第二天,王德明的老伴儿将事情告诉了女儿和女婿。女婿随后来到银行寻找,这才得知于游已经等待了两天。“其实我都已经绝望了,要不是碰到好心人,这钱哪能找回来啊!”王德明激动地告诉记者,平时他生活节俭,这笔钱相当于他一年的退休金,要是真丢了,恐怕得伤心好一阵子。
王德明说,本来他打算用现金酬谢于游,却被坚决谢绝。如今马上就到学雷锋日了,他想起于游的生日恰好是3月5日,所以才选择这时向他当面道谢。“这样的好人好事不正是典型的雷锋精神吗!”
于游告诉记者,“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能拿。”是他一贯的行事准则,实际上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捡钱了。1999年时,他曾在小区内一辆自行车的车筐内捡到一个公文包,里面有一千多元现金和不少证件,为了寻找失主,他在小区内挨家挨户敲门,最终将东西还给了失主。“这钱不是自己的,当然得想办法还给失主,要是收下了,咱良心上过不去啊!”
交警搀扶盲人师傅走进西柏坡
图为交警搀扶盲人师傅到西柏坡参观。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本报讯 (记者 胡雁冰)全国第52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昨日上午,桥西交警大队弘扬雷锋精神,组织常年帮扶的盲人师傅们来到西柏坡革命圣地,实地参观、聆听、触摸党的历史,感受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历程。
昨日一早,桥西交警大队的专车便来到了胶印厂盲人楼下,盲人师傅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在这里等候了。去一次西柏坡,一直是这些盲人师傅们的心愿,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桥西交警大队立即安排帮助他们完成心愿。一路上,6名盲人师傅带着他们的孩子,和一同前往西柏坡的交警们有说有笑。
来到西柏坡后,桥西交警大队的民警们一对一搀扶着盲人进入西柏坡纪念馆展厅参观,向他们讲解每个展厅的历史和故事,并引领盲人师傅触摸浮雕,感受伟人的形象。参观完毕后,交警和盲人师傅在西柏坡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随后,大家一同前往西柏坡旧址。参观过程中,交警不断提醒盲人师傅哪里有台阶,哪里要小心,哪里该拐弯了……触摸过毛主席的旧居、钻过先人们走过的山洞、聆听过革命的故事,盲人常师傅说:“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好过,要不是他们帮助,我们没法来到这些向往已久的地方。我们不仅要感谢交警带我们来西柏坡,还要感谢这些交警几十年如一日,实打实地帮助我们!”
桥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郭兴龙表示,这是我们交警应该做的。在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按照市公安交管局党委的部署,桥西交警大队带领盲人师傅们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亲身触摸伟大的历史。
桥西交警大队教导员孔建明介绍,盲人楼和省会交警共建30余年,作为交警就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为人民服务,延续光荣传统。不仅是在学雷锋日,在平时我们也会关心这些盲人的生活,照顾他们的起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将学习雷锋的精神不断发扬下去,为群众服务,为全市人民提供良好、安全、顺畅的交通环境。
公交司机五年做好事不断用行动书写爱心日记
本报讯 (记者 程丽娜)组建爱心服务班、进社区慰老帮扶、赴山区扶危济困……5年间,公交司机范勇杰学雷锋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歇。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篇篇爱心日记,记录下了件件暖心事儿。
昨日上午,记者见到了范勇杰和他的爱心日记。厚厚的日记本首页上,写着“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八个字。翻开日记本,一个个爱心故事呈现眼前:
“2011年5月27日,今天早晨一起床,我就赶紧跑到了报社,我要去报名加入‘石家庄私家车爱心服务队’。我不时看看这个车标,真高兴,以后就能帮助更多人啦!”
“2011年9月29日,爱心车队成员在68军干休所门前集合,载着40余位老人,游览省城新貌……”
“2012年6月4日,我和40名爱心志愿者一起来到赞皇县院头镇肖家庄村和上麻村看望10户特困家庭人员和孤寡老人……就像我同事王辉说的,我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力帮助别人,给他们带点温暖。”
“2013年1月春节前夕,天空中飘着小雪,阳光爱心服务班的8位志愿者来到高柱小区孙殿群老人家,帮老人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2014年3月,我们来到行唐县柴家庄村看望75岁的左昌荣,送去了生活慰问品。看到她家院里的地荒着,就帮她翻翻地,现在开春了,给她种点蔬菜。”
“2015年2月,在春节来临之际,公司10余名志愿者与联盟路办事处高柱第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自发买来米面油看望孙殿群老人。”……
范勇杰告诉记者,5年里,他做的都是小事儿,但这些小事儿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帮助他人并不难,即便是举手之劳也能收获无穷的快乐。就像他们的帮扶对象孙殿群老人,志愿者即便什么都不干,空着手到老人家看望一下,老人心里也乐开了花。为了让老人高兴,范勇杰每年都会到孙殿群老人家走几趟。在他的心里,孙殿群老人早已是他的亲人。
据了解,2009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的范勇杰成为了二环2路公交司机。上岗第一天,他就下定决心,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继续发扬到工作中来。可事与愿违,一周的时间里,他竟被乘客投诉了两次。“那两次投诉对我触动特别大,从此决定洗心革面,从头再来。”范勇杰说,很快,他不仅在服务上做到零投诉,还帮助顾客解决了很多不时之需。为乘客找回丢失的重要物品、主动帮乘客买票、为残疾朋友服务,点滴的小事儿,让范勇杰尝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也从此踏上了学习雷锋的道路。
“一开始家人并不理解我,问我为什么要贴车、贴钱、用自己休息时间去帮别人。”范勇杰说,直到有一次他带着儿子到一个贫困小学慰问,回来后儿子被贫困地区的情况深深触动,不仅学习更加努力了,还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看到儿子的改变,范勇杰的妻子也逐渐理解了丈夫,遇到大型的爱心活动,他的妻子还会主动前去帮忙。范勇杰说,家人的改变就是自己付出爱心的回报,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就是对自己奉献爱心的鼓舞。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