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赶考行】再访葫芦峪:政策支持的硕果
在基层——再访葫芦峪②
政策支持的硕果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张怀琛 杨威力 杨倩
平山是山区大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少的基本县情,限制了传统农业发展,但广阔的山场,也成为平山做大做强农业的希望所在。
“必须探索一条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结合不同的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平山着力发展沿滹沱河流域现代农业、中部浅山区林果、西部深山区错季蔬菜和食用菌、县城周边设施农业四大农业产业带,其中两个产业带布局在山区。
“全县生活在山区的贫困人口有9万多,山区开发是帮助这些群众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平山县委书记李旭阳坦言,山区开发在该县农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连片种植在5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0元至50元不等的补助;对龙头加工企业给予3年贷款贴息;对土地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给予5万元奖励。为促进农业园区发展和规模经营,平山县出台系列政策进行扶持,目前全县各类种养基地87个、龙头企业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46家。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其中的代表。
除了具体的政策扶持,平山还着力破解土地流转、资金等制约农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县里专门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时掌握全县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健全土地流转从申请、审批,到登记备案、确权发证的整套制度。“通过引导农户和开发企业合理、有序流转土地,规范流转合同契约,可以有效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农户和企业的合法利益有了制度保障。”平山县副县长刘金海说。
农业园区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2012年底,是我们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每亩3万元的开发造地成本让企业喘不过气来。”回想起当时的情境,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说,就像是好不容易挖到一个“聚宝盆”,可自己却力不从心“抱不动”,只能干着急。
关键时刻,经政府牵线,平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给企业送来了“及时雨”。在园区没有有效抵押物的情况下,联社积极联系担保公司,分两期为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了3800万元的担保贷款,解了刘海涛的燃眉之急。
据平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责贷款业务的公司部经理安建其介绍,他们组织人员对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评估,认为该园区发展前景可期。“经过深思熟虑,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我们决定发放贷款。”此外,联社还承担了园区的现金代支付业务,遇园区有大笔资金集中结算时,他们首次开设专门的服务窗口,保证各项金融业务能够及时办结。
园区发展有所呼,政府部门必有所应。农开办争取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支持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交通部门免费为园区规划了路网体系,为园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的同时,也使弯弯山路成了园区一景;在水利部门帮助下,园区内13500多亩新造地全部实现了小管注流节水灌溉……
“一个好汉三个帮。政策向主体倾斜、项目和资金向规模经营集中,目的就是在扶持这些农业园区做大做强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李旭阳说。
全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国家级核桃种植示范基地、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农业旅游示范点、柴鸡散养示范基地、优质苜蓿草种植示范基地、蔬菜种植标准园、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在已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试验、示范的集中地。
该县科技局组织农技人员以葫芦峪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进行核桃矮化密植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制定出《平山有机核桃生产技术规程》、《有机食品核桃》两个石家庄市地方标准。应用新技术后,新造地不仅有机质含量高,还能提高单位面积栽植棵数和成活率。“核桃是我们县林果业的当家品种,这些新技术在全县推广后,将大大促进平山核桃产业的提档升级。”负责技术集成研究的县科技局农技员孙贵风说。
广阔的山场适合发展散养柴鸡,该县畜牧水产局为葫芦峪现代农业示范园免费提供了3万只太行柴鸡鸡苗,力争打造河北最大的柴鸡散养基地。该县畜牧水产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柴鸡散养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他们与园区共同探索“大规模、小群体”的散养模式,控制单位面积柴鸡散养数量,避免过度破坏植被,进而编制我省首个柴鸡散养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