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习近平出席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赵忠贤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超导“大玩家”赵忠贤成功秘密是什么 86岁屠呦呦独创哪些“第一”
■习近平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颁奖。
■习近平向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颁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149项;授予5名外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新闻落地
我省获1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本报讯(记者 赵晓华)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大会对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人员进行了盛大表彰。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共有10项科研成果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8项。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近年来我省争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又一次突破。该项目创建了以顺势牵引复位、三维互动复位、内加压复位和精准截骨假体置入为主的核心技术体系,解决了困扰骨科医生多年的关键难题。该项成果在国内219家医院和美国、乌克兰应用治疗患者3万余例,显著提高了四肢及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累计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约4.31亿元,使广大患者直接受益。
新闻人物
赵忠贤:首位“40后”最高奖获得者
赵忠贤是当之无愧的超导“大玩家”。40多年里,他的团队用自制的炉子或淘来的二手“土炮”,在“不及今天百分之一”的硬件条件下,“玩”出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玩”出临界温度的世界纪录,“玩”出中国高温超导跻身国际前列的科研地位。
超导体是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时,其电阻突然消失的材料,它在信息通讯、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超导体要实现超导态,必须要有极低温的环境。为此,科学家一直梦想寻找到较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
1986年,45岁的赵忠贤偶然读到一篇欧洲科学家柏德诺兹和缪勒发表的论文,讲的是“铜氧化合物可能存在35K超导性”。当时很多人不相信,但赵忠贤是少数“醒得早”的人。
那时科研条件异常艰苦,好多设备是赵忠贤团队自己现造的,烧样品的炉子是自己动手做的,买设备都买二手的。
有了自制炉子,赵忠贤和同事们没黑没白地干。很快,赵忠贤团队在镧-钡-铜-氧体系中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一举颠覆了认为“超导临界温度最高不大可能超过40K”的麦克米兰极限!一时间,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北京的赵”一“战”成名。
赵忠贤团队的研究使得超导电性低温环境的创造由原本昂贵的液氦替代为便宜而好用的液氮,并因此获得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研究超导带给科学家的并不总是期望,也有迷茫。科研进入低谷时,一些研究者纷纷“转向”,有些研究团队甚至解散了。但赵忠贤认定,高温超导研究有潜力,未来必将有重大突破……
没有久坐“冷板凳”的深厚积累,就不会有成果的爆发,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中,赵忠贤团队只用2个多月就创造了临界温度55K的纪录,他们熬了3个通宵,撰写出初期最关键的三篇论文。
从最早接触低温物理算起,赵忠贤与超导结缘已有50年,他是首位“40后”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也是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科学家。
屠呦呦:首位最高奖女科学家 独创三个“第一”
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
《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