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百姓的温塘
河北电台走基层大型系列报道《走进魅力村镇》,从今天起,告别衡水之旅,带您走进石家庄的十几个乡村,和您一起倾听鲜为人知的故事,体验不一样的乡情、乡愁。
在石家庄市西北63公里,有个远近闻名的温泉小镇——平山县温塘镇。两千多年来,这里的温泉孕育了多少你不知道的典故?和普通百姓结下了多少历史渊源?你是否领略过温塘温泉特有的文化情怀?
温塘村的关帝庙和正在恢复建设中的老官塘遗址。(王谦 摄)
记者:刚洗完澡啊?
村民1:嗯。
左手挽着澡篮子,右手抱着澡盆,满面红光,头发上挂着水珠。4月9日上午,记者走在温塘新村大街上,迎面碰到4个泡温泉回来的村民。
河北电台记者史雅博在街头采访刚刚泡完温泉的村民。(王谦 摄)
记者:我看你也就是40岁上下吧。
村民2:不不,虚岁62了。俺们温塘村的妇女一看就和外面的不一样,特别利索,特别漂亮,皮肤白嫩。
记者:你们在这儿很享福啊。
村民2:那是啊,要不怎么嫁到温塘来啊,哈哈,就是为这个。俺们本村的姑娘一般不出村,就在村里找对象,舍不得这个水。
泡温泉和每天洗脸、刷牙一样,成了温塘村民的生活习惯。村里一半人搬进了温塘新村,住进了楼房,温泉水通到了家家户户。
村民3:天天洗,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月有7方热水。
记者:七方水是个什么概念?
村民3:每天洗,都用不完。
河北电台副台长王广文(右一)、河北旅游文化广播副总监张增海(右二)、河北电台记者史雅博(左一)在温塘村旧村村口,采访温塘村村民、村史研究专家郭士武(左二),郭士武在介绍温塘村古代汉塘遗址及历史。(杨贯涛 摄)
今年65岁的温塘村民郭士武,退休后一直研究温塘历史。老郭说,村民2000多年前就开始用温泉水治病,和皇帝用的是一个澡堂子。
老郭: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140年,因为伤口发炎,路过此地发现了温泉。在这儿泡温泉,洗一段时间,伤口就愈合了。
老郭说,温塘温泉一开始就是大众澡堂。清朝时,在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风下,温塘村的小脚女人就和男人一样,常泡温泉。
老郭:从宋代开始,咱这个温泉叫官塘,并不是说“当官专用澡堂”,是当时官府出钱,给老百姓建造免费澡堂。女塘从清朝初年就有了,一天24小时开着门。
吕跃生在村里经营着一家馒头作坊,生意不错。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个冬天,他的爷爷从邢台南宫要饭到这儿,和十多个流浪汉住在官塘边的关帝庙,靠温泉水取暖,村里人不排挤、不嫌弃。
吕跃生:那时候苦的很,逃荒卖艺到这儿,有政府建的官塘子,全国各地的人都来这儿洗病。
家人:那塘子谁也不嫌弃谁。
1947年春天,朱德总司令在温塘村主持扩建了浴池,村民郭建中说,当时的中共中央财经部长董必武就住在他们家,常和伤员们在一个池子洗澡。
郭建中:董老因为战争,他胯疼,天气一变化就疼,他就住到这儿,连办公连洗澡养伤。再一个,战争负伤的这些战士,在这儿养养伤,经常洗洗,消消毒,就好得快。
村民说,毛泽东、刘少奇等几位领导也在这个池子里洗过澡。1970年,浴池年久失修坍塌,已经进京的董必武筹措了一万元,帮村民新建了一座浴池,他还给浴池起了个名字,叫“人民浴池”。
郭建中:不分贵贱,谁也可以洗,三里五乡的都来这儿洗澡,当时董老说给他起个“人民浴池”吧。
温塘的温泉含有氡、氯、硫等70多种矿物质,温泉质量和储量在华北地区都是第一。建国初期,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煤炭部在这儿修建了华北第一家矿泉疗养院,这就是中国煤矿工人平山疗养院,为下井的煤矿工人提供服务。村民侯更为在这里当了30多年的大厨,说起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侯更为:大部分都是下煤矿的工人,一年380张床,最多那年放480张床,院长发话后把办公室都腾出来了。皮肤病、关节炎主要治这两种病,洗一回晚上就能睡个舒服觉。
改革开放以后,温塘的温泉惠及了更多的外地人,全国总工会、铁道部、交通部等在这里先后建成了宾馆、疗养院,安排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劳动模范,先进代表到这里休闲疗养。现在村里也建起了50多个农家院,接待来自全省及周边省市普通游客。
村民侯秋平:一晚上最低的时候也就5毛钱,后来有的就是1块、2块、3块,直到现在,现在你要住有10块的间,也很便宜。
2001年,温塘镇成为全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去年,有600多万游客到温塘洗浴观光,给温塘村民带来实惠。
温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建超:老百姓在旅游服务这方面收入比较多一点,开饭店的、开超市的。2000年以前人均收入就是2000多不足3000,现在增加到5000多。
一个月前,刚刚当选温塘村历史上第一位女支书的王明霞,投资2000万元在村里建了一座温泉酒店。她说,下一步要依托温泉做活温塘,让温塘给全村人带来更多的福祉。
王明霞:以前我们温塘就是汉塘,它是大众的。这是温塘的灵魂,这文化是无价的。所以我们想把它打造成汉塘古镇,利用温泉水的优势能带动一大部分老百姓做旅游服务,带动温塘村的致富呀。(河北电台前方报道组 河北电台记者王广文、张增海、史雅博、王谦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