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周窝:飞出音乐的精灵
河北电台驻衡水记者站站长王美中(左二)、记者杨晓(左一)采访璐德国际艺术学校的孩子们。(记者田晨辉 摄)
河北广播网消息(河北电台前方报道组)浓郁的乡土气息,浓厚的音乐氛围,有着全国美丽新农村“十佳乡村”称号的小镇周窝,以乐器制造企业金音集团为依托,形成了乐器产业聚集的洼地。而被充满音乐特色的小镇吸引来的人们,也在不断上演着追寻梦想的故事。
民居排列有序,街道横平竖直,红砖青瓦中,街头雕塑、墙上漫画,随处可见融入其中的音乐元素。文化广场上,农民乐队正在演奏《小城故事》。从湖南娄底坐15个小时火车慕名到周窝的小刘,一到小镇,就被这浓厚的音乐氛围所感染。
“我一下车,还没有进来,就听到那个音乐声了,一条街都是这音乐,很有氛围。就看见那个柱子,就是很有标志性的那东西,有咖啡馆,吉他什么的,那个跟乐器有关的,全部都有,很有特色。”小刘说,柱子上刻着“音乐小镇”,他从没见过哪个村子名字如此别致;更触动他的是柱子对面墙上的字:“音乐小镇之旅,梦想开始的地方”。作为一名音乐人,他投奔到音乐小镇上的小周工作室,正是为了圆梦。
小周说,“他如果提前预约来我肯定不让他来,我没时间,现在太忙;然后他现在直接没打招呼,直接找我来了。”
小刘到周窝为寻找音乐梦想,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同样为追寻梦想,小周十几年前选择离开周窝。
周窝音乐小镇位于武强县西南,两百多户,一千来人。说到与音乐结缘,还要从坐落在这里的管弦乐器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河北金音集团说起。金音集团总经理陈学孔介绍,当年金音从武强县城搬到周窝,是受当时的经济政策,企业划归乡镇影响;但一落户就扎根则是因为感动于周窝淳朴的民风。
陈学孔介绍说,“盖这些房子的时候和村里边就隔着一条马路,路上都是建筑材料,这里的人们连一块砖头都不拿。要是晚上拉点砖回去、弄点灰回去,那都是现钱儿,那板子、木头,满地都是,从不丢一点,民风好。”
十几年前,初中毕业的小周像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开始到金音集团打工,接触乐器。但是陈学孔坦言,当时的周窝,人们经济收入不低,但精神文化却相对匮乏。
陈学孔说:“一下班,一关灯,整个村里黢黑一片,有些人们他就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了以后,很难留住。”
学会乐器制作的小周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安徽、去天津,去继续学习,见识世界;金音集团呢,从车间工人组建农民乐队到和当地政府及北京璐德文化公司一起开发音乐小镇,陈学孔毫不讳言,都是为了搞活人气,留住人才。咖啡屋、私房菜,乐器体验馆,在40年前的整齐规划基础上,小镇力求“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两年间,周窝餐饮住宿门店达到70家,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5万元。
小周在外漂泊十几年,两年前回家时看到小镇的景象,他惊呆了,“当时正建着呢我回来的,你看外面戳着的那吹喇叭的小孩儿,那模型,一到晚上这灯一照,你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除了音符就是玩音乐的,这种音乐氛围,最能吸引人。变化挺大的,就感觉,还是家好。”
回到家乡,小周在小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定制和维修各种乐器,补充了乐器工厂产业链条,并通过互联网,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小刘正是这样被吸引过来学徒。
被小镇惊艳了的,又何止他们。
记者杨晓(左二)、芳芳(右二)、田晨辉(右一)采访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园,德国GEWA乐器公司负责人正在介绍产品。
中国吉他文化节、中国武强麦田音乐节、周窝国际乡村艺术节,小镇每年定期举办的文艺展演正吸引着八方来客;德国盖瓦、美国塞西里欧,德国博兰斯勒钢琴等外企的入驻,周窝音乐小镇越来越具有“国际范”。
璐德国际艺术学校的音乐课堂上,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热爱音乐的孩子在咿咿呀呀的弹唱,他们承载着小镇的未来,正开启梦想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