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收藏家于瑞军先生

15.10.2015  12:14

  一、基本情况

  于瑞军,我国当代著名收藏家[1]、赏石家[2]。1966年出生,河北省张家口市人,研究生学历[3],国家观赏石一级鉴评师[4]、估价师[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十一届委员[6]。

  二、赏石理念

  于瑞军先生的赏石理念是:“奇石收藏家不是纯粹的玩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力争为国家和民族做点事,给后人留些东西。

  三、赏石成就

  1、于瑞军先生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食品类观赏石著作——《食为天奇石选》[7],开我国观赏石专项收藏之先河。

  2、收藏了一批维妙维肖、精美绝仑的食品类观赏石,为我国观赏石艺术宝库增加了一批精品名石。特别是其收藏的“东坡肘子”,录入进中国观赏石协会编纂的《中国石谱》(中华书局出版),被台湾专家学者誉为“中华第一肉石”和台北故宫藏“东坡肉”的姊妹石 [8]。该石多次在国际、国内大展中荣膺金奖和最高奖[9]。

  3、推动了两岸赏石文化交流。2014年,受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台湾“台海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观赏石协会等方面的邀请,于瑞军先生携其藏石“东坡肘子”赴台湾参加“2014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并访问台北故宫,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和广泛关注,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新闻和学术界大量报道[10]。其收藏事迹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孙瀛洲的收藏故事同被北京电视台搬上荧屏,于同一栏目播出。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财富故事”在2015年1月23日播出了《收藏家于瑞军》[11]。

  4、独立起草完成了《肉形石鉴赏要点及鉴评标准刍议》[12]的课题,受到了国内赏石界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5、创办“中华第一肉石馆”,建立中华传统赏石文化展示交流基地和服务2022冬奥会接待窗口。[13]该石馆落户于张家口市。2015年10月11日新华社向全球发布此条消息,题目是《东坡肘子奇石闪亮河北张家口》。

  四、主要藏品

东坡肘子

红烧肉

  五、收藏经历

  近年来,华人收藏界有一大家津津乐道、持续热议的话题:大陆奇石收藏家于瑞军先生携肉形石赴台湾展览,并受邀访问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获得“中华第一肉石”赞誉并在海内外引起广泛轰动。此事成就了弘扬中华传统赏石文化、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其实,于瑞军先生赴台湾参展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先后两次下发红头文件,将于瑞军收藏的肉形石等“食为天系列藏石”赴台展出列为大陆对台重点文化交流项目之一,并给予经费支持。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通过河北省台办工作人员邀请于瑞军先生赴台湾办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伯达数次亲往鉴赏于先生藏肉形石,称其为“国宝”,建议赴台湾展出。并题词:“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隔海互顾盼,相聚终有期。”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孙洪琦专门设宴祝贺于瑞军赴台湾参展成功,称之为“文化之旅”。

  台湾展出载誉归来后,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亲自召集协会的科学与艺术顾问孙淮滨、雷敬敷等人为“天下第一肉石”(东坡肘子)正式题名。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由国家协会领导亲自组织专家题名的精品观赏石。

  媒体惊呼,“中国肉形石第一把交椅”回归大陆。国内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腾讯网、搜狐网、新浪网等,海外有美国《侨报》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语报纸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更让人钦佩的是于瑞军先生的收藏胸怀。他说:“中国的收藏家不能局限于汉字文化圈,要具有世界眼光,但收藏实践还是要从本土做起,这样将来我们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借鉴的时候,才能有更大的资本和底气。因为,从本质上讲,古人留下的赏石文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于瑞军先生的收藏何以达到如此高度?他的收藏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他的收藏志向在何方?记者专程采访了于瑞军先生。

  收藏缘起:工作需要

  收藏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一般奇石收藏家开始收藏的原动力大都是浓厚的兴趣。然而,于瑞军走上了奇石收藏之路,却并不是因兴趣爱好,而是因工作需要。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于瑞军,童年记忆中石头是司空见惯的东西,除了做游戏,就是盖房、砌墙的材料,他对这些东西并没有特殊的感觉。他的业余爱好钟情于收藏字画、瓷器、玉器、杂项等。但后来于瑞军在收藏之路上“急转弯”,一头扎进了奇石收藏领域。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于先生收藏转向了呢?

  2009年,身为国家公务员的于瑞军因工作调整,分管统战民宗、对台事务等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于瑞军到台湾工作考察,其间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的东坡肉石令他至今记忆犹新。“”的肥瘦层次分明、毛孔肌理清晰,相当逼真。于瑞军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地折服了,久久不能忘怀。这也为于先生后来的“肉石情结”埋下了种子。

  就在这一年,于瑞军出差来到内蒙古阿拉善,在市场上闲逛。阿拉善石头市场上葡萄玛瑙珍品等奇石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在一家蒙民石馆中,于瑞军与老板聊当地的风土人情,谈得十分投机。老板出于信任拿出了一块和红烧肉极其相似的肉形石让于先生欣赏。于瑞军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在我看到这块肉形石的一刹那,我当时全身热血沸腾,汗珠子从脑门子上冒了出来,我是搞收藏的,对于老物件的包浆气韵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眼前的这块肉形石,其品相要远远好于台北故宫的‘东坡肉石’。当时我的直观就是——重器啊!

  于先生说:“我当时脑子里反复循环的想法是,如此重器,匿于民间,实在令人惋惜!如能收藏献给国家,一则可以向世界各国昭示我中华地大物博,二则是大陆有了这块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媲美的肉石,可以充分证明‘两岸一家亲,文化同脉宗’。我们搞对台文化交流工作,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吗?”兴奋之余,老板却不卖,一夜无眠的于瑞军满脑子都是这块肉石,在阿拉善盘桓的三天,于瑞军与店老板反复商谈,反复沟通,反复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于瑞军喜得这块红烧肉石。那一天之后,于瑞军的玩石之路一发不可收。

  收藏境界:求是求精

  文物的价值一方面在于其品相(包括艺术水准和稀有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其文化内涵(包括其历史背景及传承经历)和社会的知名度。红烧肉石虽然品相好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肉石,但二者的身份和传承却尚未确定。为了查找出其来龙去脉,于瑞军多次驾车赴千里之外的阿拉善调查了解情况。

  正如雨果所说,“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渡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于瑞军就是其中之一。当地的牧民、石商、王爷的后人、旗里的文史人员、当年王府工作过的人员……他走过了阿拉善的每一个角落,座谈走访,查阅史料。于瑞军最终得出结论:一、红烧肉石是阿拉善本地的石头;二、红烧肉石是当年王府的备用贡品,后流落到民间;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东坡肉石是当年阿拉善第二任王爷阿宝进贡的。这个研究成果,后来也得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邓淑苹的肯定。后来他写了一篇考证文章,发表在《内蒙古政协》的《文史天地》专栏中。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副院长杨伯达曾感叹:“我在北京故宫50多年,曾经不止一次地查阅‘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承做活计清档’以及贡档和相关奏折,竟然没有发现有关肉形石的线索,而于瑞军先生却找到了有用的信息,我深感愧疚。

  藏品无言,却附着准确的历史文化信息,而能够猜解其历史内涵哑谜、还原其真相并将其文化内涵发扬光大的,却不是等闲俗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于瑞军在奇石寻根路上执着前行,苦于在猜解历史哑谜中追根溯源。其乐,亦在此。

  如同任何事物的演绎规律一样,每个人的收藏之旅事实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漫漫藏石路中,于瑞军为了能去台湾办一个成功的展览,经常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往返于全国各地的市场上淘宝找精品。西北的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哈密,南方的柳州,他都多次去过,北京的奇石市场更是频繁出入。此外,于瑞军还经常参加全国性的石展,只要看到精品,价格一旦合适就马上下手。2013年,在北京国粹苑“庆十八大、贺新春精品邀请展”上,于瑞军发现了一块由外地石友送来参展的具象东坡肘子的肉形石。遍览名石的于瑞军再次震惊了,只见其造型酷似东坡肘子,其皮色焦黄微透,脂肪洁白细腻,肉质红润发亮,看上去软糯酥烂、醇厚肥香,仿佛散发着缕缕诱人的美味。于先生说:“我当时就想,如果这块肉石能拿到台湾去展览,那太提气了。不用介绍什么,大陆地大物博、好东西远比台湾多,台湾文化的根在哪儿,一看就明了。

  为了这块石头,于瑞军与送展人反复协商,最后以一个理想的价位买了下来。这块肘子肉石在台湾展出后,被台湾赏石界称之为“中华第一肉石”。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邓淑苹看到此石后,连连称奇说:“没想到,很开眼,有学术价值。这块肉石同样也可以称为东坡肉的姊妹石。”同时她开玩笑说:“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姊妹越多越好,越走越亲。”这句话让于先生十分感动,他说:“我到台湾办展,有邓老师这一句话,不管受多大累,值了!

  除了收藏肉形石,于瑞军还收藏了数以百计的各种类型的食品象形石,有新鲜的水果蔬菜,有稔熟的五谷杂粮,无不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食为天奇石”。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于瑞军在赏石理论上也颇有造诣。他曾参加了中国观赏石协会、国家发改委举办的“中国观赏石鉴评师、评估师培训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观赏石鉴评、评估知识,且编撰了我国第一部《食为天奇石选》专著,撰写了一系列赏石文章,而且还独自承担完成了《肉形石鉴赏要点和鉴评标准》的课题,受到中国观赏石理论界的好评,多家学术刊物予以发表。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说:“‘收藏奇石、传承文化’是我对国内奇石收藏界的一种期望。现在看来,这种期望已经在奇石收藏家于瑞军身上开花结果了!”

  收藏情怀:奉献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一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产生动摇,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收藏同样也是如此。利用个人藏品为社会服务,这是很多爱国收藏家一生的追求。于先生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一追求。为了加深台湾和海外华人对中华赏石文化的了解,于瑞军日夜忙碌,多方奔走,想尽了办法,吃尽了苦头。一是选择面向海外发行的、有影响的刊物宣传。二是请面向海外发行图书的出版机构——朝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专著《食为天奇石选》。三是请海外的朋友前来赏石。台湾地区的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等很多台湾朋友都专程赴张家口市欣赏过于先生的藏品。四是积极联系捐赠事宜。五是想方设法筹备去台湾展览。

  提到去台湾办展,于瑞军说:“这个事情原本就是我的一个收藏梦,同时我也将其视为自豪光荣的事情。我认为难度不太大。”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先是有展品、展柜、展台、灯光、展场、展务等事务,后又有运输费、交通费、保险费、宣传费、场地费、食宿费、茶水费等诸多费用问题,此外还有两岸各级文化部门、台办及台湾方面陆委会等索要的种种报批文函手续……种种困难与坎坷扑面而来。好在此事是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的大事好事,于瑞军在此期间得到了亲朋好友捐款捐物的热心支持。有的石友还捐献石头,有的朋友帮助跑办手续。种种天赐甘霖、雪中送炭的义举善事,使赴台展览最终得以成行并大获成功。对此,记者也有同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为何?民族大义;活水为何?骨肉亲情。

  于先生表示:“人生百岁,奇石万年。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如果说能在民族的文化艺术史上留下一两件有影响的东西,非常不容易,也了不起!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把自己的这些东西捐献给国家,百年之后也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与于瑞军交谈,似乎满腔热血都被激发出来。他多次坦诚地说:“真正的收藏家不是纯粹的玩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力争为国家和民族做点事,为后人留点东西。”坦诚相伴而来的是无尽的思考。时下许许多多的收藏家藏品多多又如何呢?即便是坐拥大量国宝级的文物,又如何“善假于物”呢?藏品最终是为人生、为社会服务的,否则,秘而不宣、独自把玩、束之高阁又到几时?

  求精——求是——求无,乃收藏三大境界。与其他藏家不同的是,于瑞军的收藏是工作需要,是从事对台工作的责任心使然,此时发现了珍品;其他藏家的收藏重在把玩,于瑞军的收藏重在溯源。在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肉石高度赞扬的时候,于瑞军没有满足,而是选择了深入考证、追根溯源。在很多藏友沉醉于捡漏增值的梦想时,于先生却执着地要将其藏品奉献给社会,展示了与众不同的收藏境界和人格魅力。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于瑞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华第一肉石馆”。中华第一肉石馆的落成,不仅在我国赏石界引起极大关注,而且文化界也引发了震动。国内30多位知名文化学者齐赴张家口市参加庆典。我国文物界泰斗、国家文物鉴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老先生亲自为中华第一肉石馆题匾并现场揭牌。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会长在庆典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央视特约鉴宝专家贾文忠、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孙洪琦、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闪淑华女士、著名文物鉴藏家王震等多名文化学者都赶赴张家口参加庆典。《大艺术》主编景男、《藏天下》主编王开峰先生等文化媒体负责人齐赴张家口市祝贺。赏石界的大批文化学者和资深专家,如候康乙、黄忠胜(台湾)、雷敬敷、邱沛喆、张士中等人也都纷纷赶赴张家口参加庆典。中国观赏石协会专门致信祝贺。新华社向全球报道了这一消息。

  上述材料的依据:

  [1]发证机关:中国收藏家协会;证件号码:8111679。

  [2]发证机关:中国观赏石协会;证件号码:4-10069。

  [3]发证机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证件号码:20030704。

  [4]发证机关:中国观赏石协会;国土石鉴字第 182号

  [5] 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认证中心、中国观赏石协会;证件号码:石0303140078。

  [6]发证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十一届委员会,证件号码:WY383。

  [7]出版单位:朝华出版社;书号:ISBN 978-7-5054-3062-4

  [8]报道东坡肘子为“中华第一肉石”的刊物主要有:

  1、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赏石》(2014第2辑)封面刊登东坡肘子图片,内页文字介绍称之为“中华第一肉石”。书号:ISBN 978-7-5115-2710-3

  2、《宝藏》(2014年第10期),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416;国内统一刊号:CN11-5171\P。

  3、《中华奇石》(2015年第2期),中华奇石杂志社编辑出版。其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416;国内统一刊号:CN11-5171\P。

  4、科技导报社和北京观赏石协会主办的《鉴石》(2014第6期)封面刊登东坡肘子图片,内页多篇专家文章称之为“中华第一肉石”。其国内统一刊号:CN42-0103。

  [9] 科技导报社和北京观赏石协会主办的《鉴石》(2014第10期)刊发文章——《东坡肘子何以称中华第一肉石》对东坡肘子的参展获奖情况有详细介绍。 其国内统一刊号:CN42-0103。

  [10]报道此消息的报刊杂志主要有:

  1、台湾《台湾新生报》,中华民国2013年5月1日;

  2、美国《侨报》,2014年4月26日;

  3、《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7月26日;

  4、《河北日报》等等;

  5、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赏石》(2014第3辑)刊登文章——《中华第一肉石亮台湾轰动海内外》;书号:ISBN 978-7-5115-2710-3。

  [11]查询网址:

  http://tv.brtn.cn/20150123/VIDE1422020443312275.shtml

  [12]该论文发表书刊:

  1、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赏石》(2014第5辑);书号:ISBN 978-7-5115-2710-3。

  2、科技导报社主办和北京观赏石协会主办的《鉴石》(2014第6期),国内统一刊号:CN42-0103。

  [13]查询网址:

  1、人民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49503477.html

  2、中国观赏石协会网站:

  http://www.gss.org.cn/ZX/XW/2015/06/11/16472858734.html

  [14]刊号:CN41-137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