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区域医共体可持续之路
如何建设有质量、可持续的区域医共体,将区域服务力量拧成一股绳?7月28日,在《健康报》社主办、浙江省东阳市医共体承办的区域医共体发展推进会上,这一议题引发来自各地的各级卫生行政官员、医疗机构管理者等近400与会代表关注,并进行了热烈、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认为,发展医共体的历史使命之一,是构建稀缺优质资源上下贯通和左右联通的新机制。医共体要通过利益机制、互联网方式、管理等实现“五联”,即联体、联心、联益、联网、联管,释放医务人员、卫生健康消费、市场、互联网和全社会的活力。同时,通过“五联”优化和调整患者、机构功能、机构收入、卫生健康服务以及医务人员动力的结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司监察专员聂春雷提出,医联体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大方向要坚定不移,同时也应允许基层在具体操作中有所创新与探索,扎扎实实稳步推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胡瑞荣指出,下一步,将加强统筹规划,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以规划为主,主要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医院的牵头作用。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以设区的市和县域为单位,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要将对单一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监管转变为对医联体的医疗质量监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提示,目前医联体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建设医联体的初心,那就是形成有利于分工协作、资源下沉、服务同质、连续服务的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呼吁,应在适当的地点提供适当的服务,适宜的就是最好的。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要从提升单个医疗机构的效率转向整个医疗服务系统的整体效率,今后,进行考核评价最小的单元是医联体,建立对整个医联体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和信息收集系统。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浙江省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运行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总的效果不错。而在衡量试点工作是否做实上,有“八个基本标准”,如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是否真正合而为一、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和支付是否与医共体联系起来等。
会上,包括浙江省东阳市医共体、德清县医共体、常山县医共体,广东省中山市医共体,山西省高平市医共体,福建省将乐县医共体等,分享了各自在探索中的经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