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小分队辛集报道:“皮都”的转型升级路
河北日报走基层小分队辛集市报道——
“皮都”的转型升级路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王峻峰 张怀琛
想见洋帆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浩一面,真难!因为他太忙了。
“这很正常,只要杨总的手机关机,肯定是当‘空中飞人’呢。对辛集的皮革老板来说,一年有3个月都在坐着飞机世界各地‘赶’市场,不是联系业务,就是了解国际皮装的流行趋势。眼下马上要到皮衣销售旺季了,就更忙了。”该公司销售部经理杜永良安慰“扑空”的记者。
9月26日,经历一天多的等待,在辛集洋帆制衣总部,记者终于见到刚从北京谈完项目匆匆赶回的杨浩。落座后,杨浩带着歉意说:“坐等生意上门的日子早已经过去了,现在得主动出击,才能抓住市场、抓住机会。”
辛集素有“燕赵古一集,皮毛甲天下”之称,皮革产业久负盛名:1927年,英国驻华使节查理将辛集“掏羔皮袄”作为厚礼,献给英国女王;改革开放后,辛集皮衣、尼克服热销国内,市场上每10件皮衣即有7件产自辛集;1998年以来,辛集皮衣、裘皮走俏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45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超600万件……
“90年代到俄罗斯跑外贸,皮衣好卖到什么程度?不讲款式、做工,哪怕只有‘1条拉链、4个兜’,只要在当地一卸货,立刻就被抢空了。”杨浩说,一件皮衣能挣700多元,比当时普通职工一个月的工资都高。
由于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长期以来,辛集皮革企业并不注重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一直给人以“傻、大、笨、粗”的印象,赶不上潮流的节拍。而随着皮装时装化、高档化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导致外贸市场低迷,一度给当地皮革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贴牌,成为当时众多皮革企业回归国内市场的第一步。“但同样一件皮衣,我们按出厂价卖无人问津,贴上人家的商标却立刻身价倍增、争相抢购。”杨浩无奈地说,没有品牌支撑,只能将眼前的利润拱手送人。正是因为这样,洋帆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百诗成”。如今,“百诗成”品牌已经为人熟知、认可。跟他一样,越来越多的“皮”老板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打造自主品牌,才能最终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