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亩三分地” 京津冀协同文艺“先融”
中新社天津12月14日电 题:走出“一亩三分地” 京津冀协同文艺“先融”
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不能走,再来一个!”十多次热烈鼓掌,观众不停拍打椅背,有的甚至高声点唱喜欢的曲目。天津观众的热情,令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得主,来自河北省的评剧名家张俊玲兴奋不已:没想到自己在天津这么受欢迎。
这是日前“京津冀戏曲艺术传承交流演唱会”上的一个小插曲。演出汇聚了京津冀三地多个剧种的戏曲名家、新秀。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11个地市,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有1亿多人口。三省市有明显差异性,但因地缘相接,文化一脉,人缘相亲,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京津冀在协同发展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说《红旗谱》是作家梁斌的代表作,故事原型发生在河北,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把它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在京津冀上演不衰。为了制作、排演好《红旗谱》,天津人艺从北京借调来享有“中国第一农民”之称的著名演员——电视剧版《红旗谱》朱老忠的扮演者吴京安加盟。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钟海透露,话剧《红旗谱》在河北的巡演很受欢迎,河北人民对《红旗谱》有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在保定的演出,他们称之为“《红旗谱》回乡省亲”。
近年,天津人艺与北京演艺界的合作不胜枚举。北京人艺的资深“大导”经常来天津人艺担纲某个剧目的导演,最突出的例子是天津人艺与北京巨龙文化共同出品的话剧《风华绝代》。该剧由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执导,著名影星刘晓庆与天津人艺全班底联袂演出。这出汇聚京津演艺力量的戏已世界巡演,受到广泛赞誉。
而坐落于天津市文化中心的地标建筑天津大剧院更是逐渐成为京津冀三地“文艺观众”心中的“圣地”。天津大剧院背后的运营团队是来自北京的民营公司驱动文化传媒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是上世纪90年代将北京音乐厅运营得风生水起的钱程。如今﹐他也是天津大剧院的掌门人。
天津大剧院的观众,除了本土市民,更多吸引了京冀文艺爱好者。北京媒体争相报道“坐着高铁去天津看戏”,正是其真实写照。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三地文化交流活动数不胜数:“三地同唱盛世曲携手共筑中国梦”——2014年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戏聚石景山”京津冀三地京剧票友交流汇演、京津冀青年话剧节、京津冀“非遗”舞蹈和民间传统舞蹈展演……
正是由于这种密不可分的文化、演艺交流,2014年8月,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签署文化领域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酝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合作协调工作小组,保障文化协同发展落到实处。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一体化是协同发展最为艰难的内容。”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要在关注器物、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提升价值层面对新文明创新的能力,营造对京津冀区域的文化认同、归宿感和自豪感,逐渐形成互利共赢的民间基础。
张贵认为,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区域,才具有一体化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京津冀命运共同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