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赞皇县探索“四种模式”带领果农脱贫致富

16.06.2016  13:07

    5月29日, 石家庄 赞皇鲍家滩的山坡上万余亩的樱桃已经被游人采摘了大半,果农们喜滋滋地坐在树下,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如今,鲍家滩村已经依靠樱桃种植这条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赞皇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目前仍有97个贫困村、1.57万贫困户、3.25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这样的连片贫困地区在2017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实施精准扶贫实践中,赞皇县探索出四种模式:用好“一个人”,富裕一村人;选准“一棵树”,富裕一批人;培树“一个典型”,富裕一帮人;营造“一个模式”,富裕一方人。

    用好带头人造福一村人

    秦家庄村是赞皇县9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山场面积3800亩,坐拥大好青山,多年来秦家庄村却难以摆脱贫困。

    “我们村子以前穷,山高路陡自然条件恶劣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年近七旬的老党员秦建设感慨地说,自从乡亲们将组织能力强、致富本领大的能人秦志义选进班子以后,感觉村子里处处萌发着希望。

    自从秦志义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群众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发展林果业,将全村的几千亩荒山栽上了梨树、苹果树、中华寿桃等错季果树,人均果树达到200多棵,该村也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林果业的优势,成功举办了赏花节、采摘节,大力发展了观光游、采摘游、休闲度假游,带富了全村百姓。目前,赞皇县像秦志义这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支部书记达到全县支部书记的三分之二。

    选准一棵树一村一产业

    赞皇是全山区县,“七山二滩一分田”。核桃、大枣是赞皇县种植面积大、种植技术比较成熟的两大农业主导产业,更是当地百姓致富的“钱袋子”。近几年赞皇县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地选树,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精准扶贫,找到了老百姓致富的方向。

    鲍家滩村是赞皇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该村依托独特的“小盆地”气候和弱碱性土壤优势,选准了发展樱桃种植这条道路,经过多年的大力推广,全村荒坡丘陵栽上了樱桃树,家家户户都有樱桃种植园。

    如今,赞皇县通过资金扶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参观学习、技能培训等形式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种植村。如大河道的大枣、岭根底的苹果、三六沟的板栗、鲍家滩的樱桃……

    树致富典型带乡亲进步

    走进赞皇县松会村的酒用葡萄基地,满山葱绿,一株株葡萄树在梯田里茁壮成长,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黄豆大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喜人。

    松会村是赞皇县最小的行政村,只有130口人,老百姓守着几千亩的荒山,却不知道如何利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五月份,开发大户薛智利,投资1500多万元,承包1600多亩荒山,种植“赤霞珠”葡萄,一个酒用葡萄基地落户松会村,给全村百姓找到了致富门路,更让原本一片贫瘠的土地焕发了新生。

    由政府搭台,通过吸引民间资本,鼓励有实力的大户高标准造林绿化,开发荒山,成为赞皇实现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渠道之一。一个典型培树,带动全民参与,加快脱贫步伐。酒用葡萄基地不仅让松会村的村民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还带动了周边长沙村、西白草坪等村建成了多个农业观光园,实现了造林绿化“精品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一个典型的树立,富裕了一方人,促进了 农民 增收。

    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流转

    赞皇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加快土地流转,通过引进能人和大户创办产业基地,发展“短平快”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脱贫致富。

    “土地流转,我们不仅得到了租金,还可以在园区内打工,三年后还可以分红,真是一举多得。”赞皇县北清河村贫困户殷建良说。

    5月25日,在赞皇县北清河生态园区内,有近100名群众忙着除草、浇地、喷药……生态园区一派繁忙景象。“基地面积有5000多亩,这些土地全部是从老百姓手中流转过来的,现在他们来这里上班日工资在60元至100元不等。”北清河生态园区负责人殷立献说。

    今年65岁的安磨道是北清河村贫困户,自从村里建起了生态园区后,他把家里的4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北清河生态园,现在他和老伴儿每天都来这里上班,比起以往自己种田,现在收入要高得多。“我家的土地租金是1000元,现在地流转以后,我们就来打工,两个人1年收入二三万元没问题。”安磨道说。

    截至目前,赞皇县精准扶贫工作组共走访群众1.3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真正找出了摆脱贫困的“穷根”。同时,该县根据自身实际,探索了适合当地脱贫的模式,一个个贫困村正在逐步脱贫走向富裕之路。(记者 岳金宏 通讯员 安献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