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有了 果农乐了
贾喜院在自家苹果园里 秦志伟摄
■本报记者 秦志伟
胡兵源是一名家住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雷沟村的农民,主要靠种植苹果和收购苹果为生。10月正是苹果收购时节,然而胡兵源在收购苹果时却遇到了资金困难。这让他感到一筹莫展。
银行借款的诸多麻烦让他进退两难,因为向银行贷款需要有稳定工作的人给予担保,即使办下来,放款还得20多天。而胡兵源等不了那么久,错过了收购时机,价格和市场就完全变化了。
像胡兵源这样遭遇资金短缺的农户不在少数。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甘肃省走访中了解到,小额贷款逐步走进乡村农户,为他们解一时之急带来了希望。
致富路上的资金空白期
静宁县平均海拔1400米到2200米,温差大,光照强,这里有发展苹果产业的先天优势。
如今,静宁县是甘肃省苹果栽培第一大县,是中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拥有国家质检总局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些苹果严格按照无公害苹果标准化技术种植,甜脆可口、质细汁多。”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李建明说。
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挂果园面积55万亩,产量68万吨,产值达29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静宁苹果已成为静宁县的支柱产业和标志性产业。“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像餐饮、运输、包装、贮藏、加工、房地产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李建明介绍道。
这几年,家住静宁县治平乡的世代果农贾喜院也富起来了。但由于苹果从栽苗到挂果的周期较长,而且苹果销路窄,他急需一笔借款度过这段“资金空白期”。
有一天,贾喜院了解到,宜信普惠可以为农户和小微企业主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并且具有借款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还款时间合理等优点。于是,贾喜院尝试着向宜信普惠借款,没想到真的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且后来他也顺利地还款。如今,随着果园的发展,贾喜院已向该公司借款四次。
“互联网+资金”帮扶
为何果农在经营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资金缺口?
专家表示,对于广大农户来说,资金是第一限制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苹果种植规模小,大部分还是分散的农户,规模化经营没完全形成。
而服务于农村金融的宜信普惠,正在用各种方式缩短这“最后一公里”。“农户只需一到两名担保人,给宜信普惠当地的分公司打个电话,信贷员便直接来到农户家里,经过详细的入户调查以及信用审查后,农户无需抵押,足不出户,最快一天便能获得借款。”宜信普惠农贷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据宜信普惠负责人介绍,除了提供资金的帮扶外,宜信普惠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帮助果农开拓市场,拓宽销路,即“宜苹果”项目,主要是帮助果农向全国各地销售他们的苹果。“这项活动已经在2014年开始实行,今年销售量和去年销售量相比有了500%的增长。”宜信普惠静宁分公司经理贾慧萍告诉记者。
据了解,“宜苹果”是宜信普惠农贷为借款农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帮助果农拓宽营销渠道,提升能力建设。2014年10月28日,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宜苹果”首次在宜信公司内部开始预售。上线第一天就迅速售出200多盒,一周多时间2000盒苹果全部售罄。
从2014年开始,宜信助力营销甘肃静宁“宜苹果”,项目最初帮扶两户农户,共解决了1万斤左右的苹果销售。今年,“宜苹果”持续发力,其中在宜信旗下众梦网平台上的苹果预购量已达4万斤。目前“宜苹果”仍在众梦网上预售,预计苹果总预购量6万斤。
众梦网运营经理王红介绍,宜信苹果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帮助农户拓展销路的,“在苹果上印有非常互联网化的字样,很多年轻人对此很喜欢,所以销路也特别好”。在记者看到的苹果上,印着“静静”“小清新”“有为青年”等字样。
商业化是未来趋势
事实上,宜信普惠带来的不仅是借款上的援助,更为关键的是农村金融信用理念的示范普及。
业内专家认为,市场化、商业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如果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是依靠行政化的干预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企业站出来分担政府的压力。
据了解,2010年,宜信普惠第一家农村服务网点——崇信营业部落户甘肃平凉崇信;经过5年的规模复制,已在甘肃和宁夏地区建立3个城市分中心,业务覆盖26个县域农村。截至2015年9月底,宜信普惠甘宁大区已帮助1.9万农户、小微企业主解决了近8亿元的资金需求,助力广大城乡客户的发展成长。
下一步,这一模式还将扩大到雪梨、柚子、猕猴桃、土豆、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奶站建设等区域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