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科技厅与毕节市政府科技合作实现“34567”目标

23.02.2016  10:13

为推进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实施“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科技发展方针,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和毕节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1800万元(省科技厅每年出资200万元,毕节市人民政府每年出资400万元),建立了“贵州省科学技术厅、毕节市人民政府科技合作专项资金”。

近三年的省市科技合作,帮助毕节试验区打造了“三张国家级名片”、实现了“四个零的突破”、培育了“五个创新载体”、 搭建了“六个服务平台”、实施了“七个科技合作专项”的“34567”目标;毕节市科技发展环境日渐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日渐提高,科技服务平台日渐发展,科技支撑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成效日渐显现。超额完成了“扶持科技型企业30家,搭建1-2个科技创新平台,培养1-2个创新团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达到3家以上,申请专利60件”的预期目标。

一、着力打造“三张国家级名片”,提高科技创新实力。

一是 毕节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通过验收,实验区65个示范项目顺利推进,35项考核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 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开创了全省新能源汽车试运行先河。完成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14.8平方公里,先后引入7家整车企业和64家关联配套企业进驻。 三是 毕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完成投资27500万元,总产值134500万,45家企业、合作社入驻。参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户1000余户,新增农民收入1350万元。

二、努力实现“四个零的突破”,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争取到我市第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低速电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个省级众创空间“海峰众创空间”、第一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金沙新城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第一个省级众创产业示范园“金沙众创产业示范园”,为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开创良好局面。

三、着力培育“五个创新载体”,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着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农业创新示范基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五大载体”,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市级科技创新载体。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43家企业、重点实验2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农业创新示范基地5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创新团队2个。

四、加快搭建“六个服务平台”,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加快搭建科技公共服务、技术交易、人才创业、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和科技资源共享“六大平台”。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到10家,其中7家获批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和科技创新券申领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全市签订技术合同90份,合同金额9000万元,技术交易额2000万元。52家企业共获852.5万元贵州省科技创新券支持。贵州省科技厅与我市共同成立了毕节市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已对2家企业进行了股权投资,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十二五”期间,我市专利申请量与“十一五”相比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全市专利申请共计2295件,约为“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总量的5.3倍,增长了428.03%。

五、大力实施“七个科技合作专项”,攻克重大关键技术。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毕节市人民政府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三年间省科技厅实际到位资金400万元,毕节市政府实际配套资金600万元,毕节市项目承担单位配套资金200万元。共支持了实施了七个科技合作专项。 一是 毕节添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省市共建电动汽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项目, 二是 贵州兴国实业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省市共建电动摩托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项目, 三是 毕节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的“毕节市工业科技项目库建设”项目, 四是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承担的“省市共建矿山物探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五是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实施的“省市共建中药材检测检验重点实验室建设” 项目, 六是 贵州新大欣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开发”项目,七是毕节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承担的“毕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省科技厅与毕节市共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促进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在毕节聚集,以实施省市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