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贫困村探访:从“旅游看客”到“私人管家”的蜕变
图为涞水南峪村高端民宿一景。 韩冰 摄
图为建成的民宿内部设施(局部)。 韩冰 摄
中新网保定12月12日电 题:环京津贫困村探访:从“旅游看客”到“私人管家”的蜕变
作者 吕子豪 于俊亮
背依连绵太行山,远眺奔腾拒马河,青砖飞檐的古朴四合院,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私人订制管家,原汁原味的乡土菜……河北省涞水县南峪村正在建设的“麻麻花的山坡”高端民宿旅游产业,试图把梦想中的“诗与远方”变成现实版脱贫致富的教科书。
与北京房山区隔山相邻的南峪村地处保定市涞水县野三坡景区东部,拒马河东岸。村内风景秀美,气候宜人,PM2.5年均浓度在10微克/立方米以下,生态环境优良。但全村636人中,有贫困人口112人,是典型的贫困村。
“拒马河在游客与村庄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造成了我们手捧着金碗讨饭吃的局面。”中共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说,拒马河上一座简陋的土木桥曾是该村通往外界的主通道,因担心被水冲毁,每到汛期就要拆掉。没了桥,走到隔河相望的旅游公路就要爬山绕行10多里。等到10月底把桥重新搭上时,旅游淡季到了,北京的游客不来了。
2014年,张涿高速的通车打破了南峪村这种尴尬局面。张涿高速“三坡都衙”出口开在了南峪村村口,这个村庄距北京市中心的车程缩短到1小时,南峪村从野三坡旅游的“看客”变成黄金线路的重要节点。
交通的改善,使南峪村的村民心思活络起来。2015年11月,经过积极筹划和激烈竞争,南峪村以交通和自然条件等优势争取到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三星集团联合启动的“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项目,获得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用于村庄规划、建筑设计、旧民居改造和旅游开发。
村里对闲置的旧民居进行统一流转,打造以“麻麻花的山坡”为主题的高端民宿旅游产业。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保留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屋内北欧风格的装潢,冲水马桶、热水器、冰箱、WIFI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私人管家精心烹制可口、营养的饭菜,提供清洁、洗涤等各种贴心服务。目前,有3栋民宿已开始经营,另有7栋正在改造中,今年12月底可投入使用。
南峪村的富余劳动力也实现了在家门口的就业。“每月1000元的保底工资,游客入住后每天还有100元的服务提成。”南峪村52岁的村民徐术贤做梦也没想到,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自己,经过礼仪、烹饪、卫生规范等系列培训后,突然拥有了一个新身份:私人管家。笔挺的制服,彬彬有礼的举止,优雅得体的服务,像徐术贤这样的私人管家,每幢民宿配备两人。
“我们已经与北京一家公司签订了托管协议,每幢民宿年保底收入10万元。”段春亭说,村里还建起了村民合作社,将全部村民纳入其中,对高端民宿项目进行集约化管理。按照普通村民每人一股,贫困人口每人两股的规定,每位村民年可保底分红1000元,贫困户每人可得2000元。
段春亭透露,该村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对环村道路两侧实施景观提升,打造环形景观走廊;在拒马河边打造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和乡村集市;依托千亩山地,打造果品采摘、果园帐篷营地和果林民宿等特色产品;在200多亩较肥沃的土地上打造特色花卉和中草药基地,让“美丽经济”蓬勃发展。
据涞水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杨瑞利介绍,近年来,该县实施了张涿高速、京昆高速(京冀界至涞水段)、保野路升级改造和北京917专线引进等项目,打通了涞水对接北京的断头路,进一步拉近了京涞之间的时空距离。2011年至2016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0.16亿元,建设、改造公路845公里,其中包括南峪村在内的地方公路586.25公里。
“旅游扶贫是拥有长期稳定收益的举措。”涞水县扶贫办主任闫益学表示,2015年,野三坡接待游客360万人次,旅游收入13.5亿元,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实施,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逐步实现,追求田间乡野生活体验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为环京津贫困村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渠道。
涞水县地处环首都贫困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全县共有贫困人口23281人。据统计,河北省所辖张家口、承德、保定3市的28个贫困县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两市周边。河北省在2015年12月26日发布的《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推进旅游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创建10个全域旅游目的地。自2016年起,在3年内补助每个贫困村5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每年将不少于1000个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范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