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财政攻坚突破 绩效预算管理上台阶

25.08.2016  08:34

  绩效预算是按照构建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对预算管理机制进行的深化和提升,体现了现代财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河北省2014年在全国率先探索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在构建绩效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和三级绩效预算管理结构、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健全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攻坚突破,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在全省初步建立起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

  一、绩效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成型。河北省本着制度先行的改革思路,研究制定各项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制度办法,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标准,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此后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先后制定出台了《深化省级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全面规范市县预算管理的实施意见》《河北省省级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试行)》《向第三方购买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规划(2015—2017年)》等15项制度办法,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将改革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为顺利推进改革提供了操作规范和制度保障。

  二、绩效预算改革核心难点实现突破。一是建立了规范的绩效预算管理结构。2014年,河北省完成了省级111个预算部门(涉密部门除外)职责活动的梳理工作,梳理省级预算部门职责437项、工作活动1093项。2015年,河北省省级统一研究制定了市县预算管理结构模板。今年,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对省、市、县级“部门职责—工作活动”目录进行全面修订完善,统一名称编码,统一绩效指标,明确对应关系,实现省市县三级“部门职责—工作活动”目录和重大支出项目在绩效信息设定上科学规范、脉络清晰、准确对应,进一步提升绩效预算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条理性、规范性。二是初步构建了绩效目标指标体系。2015年,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梳理确定了3780项省级部门绩效指标,为绩效预算编制审核提供了基础支撑。今年,在总结近两年改革实际、借鉴财政部和其他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河北省正在按照科学、规范、量化的要求分类研究制定预算项目、工作活动和部门整体支出三个层级绩效目标指标体系。三是开发了一体化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绩效预算管理的需要,河北省组织研发了一体化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打通整个绩效预算管理链条,形成了功能完善的预算管理支撑平台,并联通到各部门(单位),实现了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单位)在同一系统平台上的业务协同处理。2014年研发了绩效预算项目库、基础信息库(人员信息)、预算编审三个子系统,实现了省级预算单位绩效预算三个层级绩效目标指标网上编报审核。2015年,研发了预算项目库、预算编审系统市县版,实现了全省绩效预算统一审核编制模式。

  三、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是省市县三级全部编制了本级绩效预算。2014年省级111个预算部门(除涉密单位)、邯郸、衡水2个试点市和宁晋、鸡泽2个试点县按照改革要求编制了绩效预算。2015年,“三步并作两步走”,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在各市县全面推开,各市县全部按照规范的格式编制了2016年度绩效预算,实现了绩效预算全覆盖。二是建立了全新的绩效评价体系。2015年,河北省对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规范,将绩效评价界定为部门整体支出综合绩效评价、部门职责绩效评价、工作活动绩效评价、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四个层次。部门负责“预算项目”层面的绩效评价,对年度预算项目绩效完成情况全面自评;财政部门负责“工作活动”层面的绩效评价,并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进行再评价。三是建立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2015年省级对49项重要支出政策和重大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评价资金量达395.22亿元,评价过程中明确工作要求,科学选择绩效评价指标,规范评价管理流程和报告制度,全面提升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和水平,资金绩效优良率达到96.4%。同时,建立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落实到下年度预算安排中。2016年进一步扩大评价范围,对55项工作活动、3项财政支出政策、55项财政重点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评价资金量达413亿元。

  四、建立了良性预算管理工作机制。河北省通过推行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对预算管理职责分工和流程规范进行了全面优化,使绩效预算管理各项工作顺畅衔接,规范操作,在全省各级初步建立起了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良性预算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完善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强化了部门的绩效预算管理职责,提升了财政服务水平,密切了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的分工协作关系。二是进一步理顺了财政内部与绩效预算管理相关的机构职责,明确划分了职责分工,减少了交叉重复,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升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