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究竟能不能用“无根剂”?这一问题不能“无解”

16.12.2014  19:47

    一边是因含有“无根剂”而频频被查的“毒豆芽”,一边又是允许豆芽中检出“无根剂”的个别规定——这一现实让一些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倍感困惑,并期待权威部门给出确定答案。作为餐桌上的常见菜,豆芽“无根剂”之谜不能“无解”。

    近期有关“毒豆芽”的案件较多,多与豆芽中检测出6-苄基腺嘌呤有关。该物质是“无根剂”的主要成分,被它们泡过的豆牙看起来饱满无根、产出率高。

    虽然相关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此类物质均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中添加,但是明年起即将实施的北京市《工业化豆芽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4版)》中,则将6-苄基腺嘌呤等“无根剂”成分列为允许检出的物质,并规定了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一些消费者担忧,允许检出是否意味着可以添加,这会不会有可能导致“毒豆芽”合法化?也有销售者质疑,已经能做到不添加激素和农药就可以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无公害豆芽,为何还要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网开一面”?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豆芽是食品还是农产品,豆芽的这一定性涉及部门监管分工以及“无根剂”的使用性质。

    专家分析,如果豆芽作为食品生产的话,是决不允许添加上述物质;但如果作为农产品的话,就可按农药残留限量添加。目前,6-苄基腺嘌呤已明确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能否作为农药在豆芽中使用相关部门尚未给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