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微”陷阱管控“微传销”

29.06.2016  12:08

  “你玩微信吗?”随着微信的普及,这句话已如“你吃饭了吗?”一样平常。微信交流、发红包甚至微信交易已屡见不鲜,微信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随着“微队伍”的日益壮大,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也与最初的日常生活趣事相去甚远。
  
  如今只要点开朋友圈,满屏的微商广告就会席卷而来。毋庸置疑,微商这种新型经济形态让部分人赚得盆满钵满,也给社会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市场经济。但微商营销 需严防“”陷阱,微商发展的背后,还常常夹裹着“微传销”的侵袭。
  
  不难发现,部分微商卖家在朋友圈推销产品时,不忘时刻提醒受众,只要投入上千元,坐在家里就能创业,不仅可以月入上万元甚至十万元,而且年薪百万元也不是梦。他们一直在朋友圈里发收入截图,以及有车有房、四处游玩的卖家秀照片,还有不时参加所谓微商大会的颁奖视频。如此强烈的诱惑相信会让很多人怦然心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朋友圈成了微商搏击的战场。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笔者认为这话是经得起推敲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崇尚谦和、内敛的民族,讲究财不露白。部分微商卖家整天晒钱、晒速富照的行为显然与之大相径庭,这时,群众就要擦亮双眼,识破卖家的“障眼法”,仔细鉴别这微商的真伪了。微商营销与“微传销”有时只是一线之隔。
  
  “微传销”就是通过微信以销售或推销货品为名义,通过诱惑、拉人入会、收取入会费为主要盈利途径的行为。微商因为门槛比较低,宣传经营简单容易,受益于围观人数众多,所以“微传销”借助微商平台,充分利用很多人急于暴富的心态,通过设置重重骗局和陷阱,以分级销售为幌子,轻而易举就圈得了大量钱财。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微传销”也没有明文规定,“微传销”借助微信平台不受地域空间限制、传播速度快、成本低、隐秘性高等优势迅速蔓延,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
  
  目前情势,该如何判定“微传销”?笔者综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发现微商夸大产品实际效果,产品价值与价格不相符时,需谨慎。通常微商卖家会强调其产品在短时间内能起到绝佳效果,并附上部分“买家”使用前后的对比图,而该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型产品价格,出现价格背离价值现象。此时,应小心陷入“微传销”。
  
  第二,发现微商盈利模式以发展下线、拉人头为主,其奖金分配制度具备金字塔形分配模式时,需谨慎。如果微商卖家不停地怂恿你加入微商,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宣称做代理无须加盟费用,直接购买货物就可以成为销售代理,拿货越多,代理层级越高;且出现主要靠发展下级代理赚取层级差价,代理越多收入也就越多的现象时,要小心陷入“微传销”。
  
  第三,发现卖家秀主要靠造假来骗取信任时,需谨慎。部分微商卖家如果经常作出超出常理的卖家秀,并教你加入微商团队后,为了增加人气,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对订单、收入、炫富照进行造假,教你如何发展下级代理,如何开展推广,这时要小心陷入“微传销”。
  
  微商营销是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本质上是好的。但借助微信平台发展起来的“微传销”是披着羊皮的狼,假借朋友圈行招摇撞骗之术。面对这类新型骗术,广大群众应保持清醒头脑,提高个人素质,摒弃一夜暴富思想,脚踏实地,才能从源头上防范此类骗术。
  
  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也应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及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微商营销的管控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旦发现“微传销”,对从事组织经营“微传销”的领导者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下线人员作出相应处罚的同时给予相关教育,提高法的管控力,让法管理新形态。□王 伟

                                                                                                                                                 来源:中国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