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情人节,说说“最好的礼物”
“我要给丈夫捐肾!我要让他活着!”这是孙国芳唯一的念头。去年7月,33岁的丈夫被查出尿毒症。她提出捐肾救夫,却被丈夫和公公拒绝。但她不甘心,又偷偷跑到医院做配型。夫妻间活体捐肾,配对成功的几率仅有十万分之一,幸运的是配型成功了。(2月13日 《济南时报》)
每当电视新闻里播报着尿毒症、白血病等疾病患者坚强面对、笑对人生的时候,我往往是用遥控器换台的。现在全民医疗保险已成托底之势,绝大多数人不再会因病返贫。然而,对于那些绝症患者来说,外人是很难置换着他们的痛苦感受。所以,与其作个于事无补的旁观者,不如逃避着自己的视线,渐渐对此形成了一种习惯。然而,孙国芳为身患尿毒症丈夫换肾的新闻,却让笔者心有戚戚然。
这事正好发生在2015年情人节前夕。捐肾配型成功,孙国芳称这是“情人节最好的礼物”。“结婚时,他答应一辈子对我好,我得让他说到做到!”男人的一个承诺,换来了女人几乎是自身承受极限的付出。这种人生剧情的裂变,对于风景看透的我们来说,或许是眼皮难抬一下。不过,孙国芳期盼着丈夫肾病好了之后,“再陪我逛街,再给我买衣服、买首饰……”这些生活最物化最琐碎的絮叨,却撞击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今天是情人节,应景地说下关于礼物的事情,没什么不好。捐肾只是一种极端的爱意表达,它不具备任何指导意义。玫瑰花、巧克力,亦或是贵重金属以及房产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能博得心上人一笑,整个世界都会因此亮起来。当然,在情人节接受着各种火树银花的礼物时,谁都无法保证会为对方朝思暮想到永远。北京爱情故事里,程峰说买得走的东西永远留不住。真正考验着情比金坚的,是爱情燃烧殆尽后的平淡生活。从那以后,礼物或许是生活点缀品,也或许是像孙国芳这般的“奢侈品”。
欧亨利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里,妻子卖掉了一头秀发,为丈夫买了表链。丈夫卖掉了手表,为妻子买了个发梳。如果不是真心爱着对方,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想为对方做什么,谁会倾尽自己所有,一如孙国芳为丈夫的义无反顾。特定背景下,近乎于用人生抵押的礼物,让绝境中的亲人得以继续人生的勇气,这种大爱,足以让大多数人动容。
礼物分多种。有情人节礼物,也有“麦琪的礼物”。两种都是对爱的表达方式。后者近乎纯粹意义上的利他,确实在真实语境中难以达到。毕竟,现在物质丰富、身体健康是常态,极少有人押上自己的全部当“礼物”。这种语境下,更显得孙国芳“最好的礼物”之无私。在生活最艰苦的时候,她给了丈夫一个支点。这份礼物,让2015年的情人节有了最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