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升级,转型算好加减法

30.01.2018  14:42

  阅读提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必须打好转型升级硬仗。

  在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看来,这份紧迫感来自于河北对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的清醒认识:产业结构重,资源消耗大,环境代价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偏低……这些正是河北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过去五年,河北落实“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要求,以化解钢铁产能为“牛鼻子”,“6643”工程超额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今后,河北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快转型升级,要在“”“”“”上下功夫,采取切实举措,促进增量优质、存量优化。

  无效供给怎么破除

  在2017年超额完成“6643”工程之后,今年河北的去产能工作怎么干?

  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报告部署,要制定实施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压减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煤炭产能1062万吨、水泥产能100万吨、焦炭产能5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500万重量箱、火电产能50万千瓦,钢铁“僵尸企业”全部出清。

  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是河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表示赞同。同时,他们对怎样“”,以及“”产能的后续问题表达了关注。

  来自华北理工大学的沈毅委员,对水泥行业做了深入调研。他建议学习一些省份的经验,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为一些传统优势产能找出路、指方向、搭平台。比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报告提出,今后的去产能工作,将更加严格地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坚持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来推进。这样的表述,赢得了代表、委员们的认同。

  一位来自企业的委员表示,严格按照标准确定产能的去留,可以使去产能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这必将受到质量效益高的企业的欢迎。他建议,在此过程中,省有关部门可否考虑组织调查组,深入各地逐个企业进行摸底调研,做到心中有数。

  他表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摸清传统优势产业中哪些应该保留优化、哪些工艺应该淘汰、哪些企业产品低端效益不好甚至连年亏损应整体退出,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去产能的详细措施。

  伴随去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新问题也需要解决。唐山市丰南区副区长张桂芳委员注意到,该市有去产能企业的账户因涉及债务纠纷而被查封,致使中央奖补资金难以及时下拨。她建议,要出台针对性政策,确保去产能企业的职工及时享受中央奖补政策。

  一方面坚决去产能,一方面继续降成本。

  报告提出,今年将开展“降费减负”专项行动,落实“降税减证提标”三项措施,力争全年降低企业成本300亿元以上。

  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中,还需要在多方面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使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省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监事会主席李国良委员在提案中建议,要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完善我省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他介绍,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是各级政府转变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但我省的政府引导基金还存在着规模不足、成熟度较低等问题。

  李国良委员提出,要形成政策合力,确保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基金的连续性,并尽量避免在同一行业和领域重复投放,避免引发盲目投资,形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还要注重突出放大效应,将我省现有的相关基金设为母基金,再按细分领域设置子基金,引领不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业设计如何到位

  自去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决定以促进工业设计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认真落实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设计+”产业链,带动产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提升。

  开滦集团副总经理苏科舜代表认为,工业设计是个大概念,操作中不能只着眼于产品设计,应该从要素优化配置的层次加强顶层设计。“这种优化过程,既体现在企业自身对高质量发展项目的谋划中,也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对于区域内产业发展的规划内。

  我省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持续下降。

  “要推动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首先还是要解决企业的认识问题。”政协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一位委员在发言中指出,河北省有12万家制造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却很少,设计不足导致大多数制造企业以加工、代工为主,缺乏知名的企业品牌。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牌经营理念转变与创新设计转型缓慢,对设计与技术融合创新,尤其是对工业设计创新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

  也有委员提出,河北当前还需要改变创新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品牌销售相分离的状况。

  据了解,为了扩大工业设计的影响,加深对工业设计的认知,我省计划围绕工业设计开展“一赛一周”活动,即举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举办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关注到这点,廊坊市科技局副局长韩学东委员建议,为充实活动内容,扩大活动成效,可将活动扩展,举办河北工业设计展会。

  而在东莞从事数控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多年的徐俊代表,2015年跟随团队落户沧州创业。他也深切感受到了河北在工业设计方面存在的差距。他建议,在产业链上加强质量控制,可以倒逼上游企业加强对工业设计的重视。

  徐俊代表所在的河北沃克曼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折弯机、数控冲床等智能设备。在省内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河北企业具备生产配件的设备,也拥有生产相关产品的技术,但往往在细节上差那么一点点,使得产品难以满足高精度智能装备的要求。

  徐俊代表介绍,该企业采取了向上游企业派驻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的方式,推动这些企业重视工业设计,提升制造水平。目前已有十几家河北企业成为其供应商。

  新动能成长怎样更快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还要努力实现在破中立、在消中长。

  就此,报告提出,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要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要以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等10个领域为主攻方向。

  方向和重点明确了,通向目标的“快速路”如何搭建?

  很多代表和委员认为,国家实施的军民融合战略为此提供了机遇。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我省将支持军民融合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抓好27家国家级和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计划年内使军民融合企业达到750家。

  有代表认为,军工单位人才和科技要素密集,河北可以从省内做起,对驻地在河北,技术、装备、产品可转为民用的军工单位进行调研对接,从而使得有关支持政策更具针对性。

  在关注“军转民”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民参军”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他们呼吁完善民品生产单位提供军品生产的政策支持。

  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报告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

  唐山成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赵冬莲委员对上述提法深表赞同。她认为,新业态新模式更容易被中小企业所接纳。

  据介绍,成联电商成立15年来,聚焦耐火材料、陶瓷、物流等3个细分行业,构筑了多个行业专属公共服务平台。在为传统产业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一方面我们要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大项目。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中的作为。”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勇委员说。

  他认为,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对于提高我省经济的发展质量,补齐短板,具有非常现实的战略意义。

  “在当前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类似德国这样的全球最稳健的经济体,动力之一便来自一大批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卢勇委员认为,河北的中小微企业需要沉下心来,专注实业,在技术、产品的细分领域进行深耕。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就此予以多方引导和扶持。

  邢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超英代表,则表达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政策的关注。他介绍,工信部等国家12部委已经出台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但我省相关政策尚未出台。“有3家增材制造企业落户邢台经济开发区,企业热盼我省配套政策能够尽快落地。

  “报告提出,冀中南地区,要坚持开放和开发并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我们引进的产业项目,恰好顺应了这样的要求。”李超英代表说。(记者 董立龙)

   苏科舜代表——

   在“”的同时加快“

  传统产业转型,面临着诸多考验。企业如何在这一进程中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系列部署?开滦集团副总经理苏科舜代表谈了他的看法。

  记者:随着转型发展的一步步深入,企业关注的问题是否也在发生变化?

  苏科舜:转型发展越深入,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就越复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实施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大力破除无效供给,这是我省继超额完成“6643”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这意味着,在去产能这条道路上,今后会继续落实“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要求。但对于有些企业来讲,不能仅仅盯着“坚决去”这一块,必须在“主动调、加快转”上下功夫。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苏科舜:这是一个认识和思路问题。如果只盯着“”,发展的视野就容易受限制和制约。为此,我们必须拓宽视野、破解瓶颈,在“”的同时加快“”。按照报告的说法,就是要以高质量投资优化供给结构,以高质量供给扩大消费需求,以高质量出口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去产能行业向高端、优质、新兴产业发展。

  记者:现实中,去产能带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苏科舜: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去产能过程中,砍掉的、淘汰的是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但同时也释放出了大量的资源和要素。如可以开发利用的工业用地、设备设施完备的厂房、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等等。

  过去形成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被砍掉的生产能力都是低端的、无效的,但实际上,被砍掉的要素和资源有一些是可以加以再利用的。所以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把这些资源和要素配置到高质量的发展中去。

  以开滦集团为例,去产能过程中释放出的上千亩工业用地,本身就可以形成产业园区,从而为企业谋划和培育转型发展新项目提供了广阔空间。

  记者:那么,要实现这样的想法,关键是什么?

  苏科舜:关键在于企业内部对自身传统产业提升的规划,以及对新兴产业的谋划。

  开滦集团已有140年发展历史,受外部市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历史包袱等多重因素影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更加突出。但我们着眼于巩固提升煤炭基础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安全高效绿色先进产能。同时,着力做精做强煤化工产业,做实做优现代服务业,整个产业发展显示出新的生机。

  记者:在企业谋求转型过程中,需要哪些外部支持呢?

  苏科舜:这也是我想呼吁的。企业转型发展,必须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同时要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

  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区域发展水平的支撑,我们都知道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能否吸引来人才,不仅在于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整个区域环境包括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的水平等,对此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记者:我们注意到,国企的转型发展是和国企改革同时推进的,您认为二者应该怎样结合?

  苏科舜:国企改革也好,转型发展也好,方向都是要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是本轮改革的重要内容,我认为,在兼并重组中,着眼点应该是让国企更强而非更大,应该着眼于在产业链上让资源和要素实现最佳配置,避免简单地把同类型企业拼凑在一起。(采访/记者 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