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三人谈:“倡导、赋权、协调”三大策略打造“健康中国”(实录)

24.03.2016  13:35

  嘉 宾:
  毛群安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
  田向阳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与培训部主任
  李英华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健康中国建设要注重“健康促进”,什么是“健康促进”?它的意义何在?又该如何促进?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和专家,与我们谈谈健康中国的“健康促进”。他们分别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田向阳主任医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李英华研究员。
  三位嘉宾你们好!欢迎做客中国网的演播室。
  日前,医院挂号号贩子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号贩子的问题也是“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解决号贩子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有怎样的态度和计划呢?
   毛群安:
  各位网友大家好!正像主持人所说的那样,医院挂号难的问题在今年春节前后又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医院一号难求的现象一直存在,这次关于号贩子的问题、挂号难的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引起了我们卫生计生系统从上到下的关注。正像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所表示的,我们要下决心解决好这个老大难问题。目前采取的办法:
  第一,卫生计生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开展整治行动,要打击号贩子的行为,对号贩子保持高压态势。大家通过新闻媒体也看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挂号比较难的一线城市,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快挂号的管理。同时,我们要求各地要真正做到实名制,要让老百姓在医院看病挂号环节上能够感受到服务改善。
  第二,挂号难反映了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要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使大医院解决疑难重症,基层医院解决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让患者合理流动,从而能够使医疗资源优化。现在我们也要求各个医院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北京的一些大医院采取了专家团队的方式,如果你特别想看知名专家,就先到这个医院挂相应科室专家团队的号,如果专家团队的医生认为你这个病情确实需要找知名专家,由他们在院内进行转诊。这样既使医院优质资源效用最大化,同时又缓解了大家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
  第三,我们在积极推进远程医疗,希望解决欠发达、边远地区一些疑难重症患者看病过程中交通不便的问题。大医院、大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和远程医疗系统为患者进行诊疗和咨询。目前看这个效果也不错。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健康促进”,健康促进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不得病、少得病,这也是解决挂号难的一个治本措施。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访谈让大家了解,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护自己的健康,尽量不得病、少得病。
   中国网:
  那么也希望卫生计生委一系列解决挂号难的举措能够真正、尽快落实,解决我们老百姓看病难和挂号难的问题。
  刚才毛司长也说到了,健康中国工作要注重“健康促进”,“健康促进”这几个字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到底什么是“健康促进”?为什么要提“健康促进”呢?
   李英华:
  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健康促进”的相关工作和理念。“健康促进”是在1986年被提出来的,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有一个重要的文件产出——《渥太华宣言》。
  在《渥太华宣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并且对“健康促进”的工作策略和优先的工作领域进行了详细介绍。什么是“健康促进”呢?简单说,“健康促进”主要是通过行政或者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成员、部门以及社区、家庭、个人,使其各自履行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健康促进”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应对健康问题的首选策略和核心策略。

  健康促进概念的提出,是人类逐步了解健康、应对健康挑战的结果。人的健康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特征和行为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很多健康决定因素和人群中的健康不公平都有其社会根源,超出了卫生部门和卫生政策的范畴。因此,解决健康问题需要综合治理,这正是健康促进的理念。健康促进就是要建立一种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而共同奋斗。健康促进既强调个人对健康的责任,又强调社会、政府对健康的责任;既强调个人能力的发展,又强调支持性环境的创建。
   中国网:

   从健康促进角度来看,要想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应该重点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李英华:

   健康促进理论认为,要想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应该优先在以下5个领域开展工作。这5大行动领域是: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政策是保障,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健康促进超越了卫生保健的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社会成员部门要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要推出更多的有利于健康决策。健康促进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政策也是多层面的,如立法、部门政策、规章制度等。
  创造支持性环境。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复杂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的健康与其生存的环境密不可分。环境对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的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需要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需要营造人人关注健康的社会环境,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促使公众形成健康行为。

  强化社区行动。社区赋权和积极参与是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化社区行动就是要明确社区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发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具体、有效的社区行动,增进个人和社区能力,提高个人和社区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发展个人技能。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技能培训和生活技能培训,支持个人发展,使群众有能力维护自身健康,做出有利于健康的决策。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坚持预防为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大医疗保障,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错误观念,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平时在生活中就有很多针对这五大行动领域开展的健康促进活动,如:为了降低烟草消费而增加烟草税;将系安全带纳入交通法规;为了防治碘缺乏病,生产加碘盐;为了促使人们体育锻炼,在小区配备健身设施;为了增强人们的预防保健能力,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技能培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农合、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等,都是属于“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的范畴。
   中国网:
  “健康促进”到底有哪些核心因素呢?
   李英华:
  在《渥太华宣言》中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三大工作策略和五大优先工作领域。三大工作策略主要是指倡导、赋权、协调。
  首先说一下“倡导”。“倡导”的意思是希望通过对公众和全社会的倡导,达成共识,凝聚各方力量,为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共同奋斗。根据倡导对象不同,倡导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面向政府各级决策者的倡导,希望政府的各级决策者牢固树立“健康是最大的民生”这一执政理念,推出更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二是对社会各成员部门的倡导,希望社会各成员部门牢固树立“促进公众健康,各社会成员部门有责”这样一个社会责任理念,让各社会成员部门承担起对社会的健康责任,希望动员各部门的力量共同把健康问题解决好;三是面向公众的倡导,希望我们的老百姓能够关注健康,关注自身的健康,关注健康的问题,希望他们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和资源,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赋权”通俗讲就是能力建设,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针对社区的能力建设,一层是针对个人的能力建设。一是希望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健康技能的培训,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增强他们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能力;二是我们要增强老百姓利用健康政策和卫生服务的能力。现在我国开展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务工作者直接向辖区老百姓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可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国家有这项政策,他们无法利用,所以我们要加大卫生政策宣传,让老百姓有能力利用现有的健康政策和卫生服务资源,去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三是我们要鼓励个人和社区增强发现健康问题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希望他们自己动手解决他们面对的健康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他们的自身健康和整个社区的健康环境,形成健康的氛围。
  再说“协调”。因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因素,国际组织给了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是个体特征和行为因素。“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仅仅靠卫生部门是不能够解决的,它远远超过了卫生部门的工作范畴和卫生政策的范畴,它需要更多的社会部门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来解决健康问题。卫生部门在“协调”里发挥什么作用呢?就是协调社会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卫生事业,卫生部门为全国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希望更多部门通过卫生部门的协调努力,共同关注健康、支持健康,共同为推动全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使大众的健康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网:
  通过李研究员的介绍,我们知道健康促进的三大核心要素就是“赋权、倡导、协调”。很多网友很好奇,国际上是不是有典型的“健康促进”的成功案例呢?
  田向阳:
  各位网友好。“健康促进”作为一个解决人群健康问题的重要策略,在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最早的时候是在1972年芬兰的北卡地区开展了“健康促进”的实践项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芬兰发现北卡地区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芬兰本国其他地区和世界上其他地区,后来经过研究发现,主要是和当地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说黄油的摄入量较高,肉类脂肪摄入量较高,缺乏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把北卡地区作为一个实验地区,从国家的政策支持、政策调整方面,从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方面,从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方面,加强了工作和干预,最终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实施三十年以后,芬兰北卡地区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了80%,这给国际健康促进的实践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比如在政策方面,芬兰北卡地区就实施了“取消面包加黄油财政补贴”的政策,同时,要求盐业部门加强低盐饮食的宣传,同时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知识,给他们传授健康的技能,同时积极预防高血压,这些措施的实施实际上都是“健康促进”思想的贯彻。到了1986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事实上,之前,国际上就运用了健康促进的这种方法、理论做了很多的工作,到了1986年的时候,有些国家已经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
  田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健康促进”在芬兰北卡地区的成功案例。那么请问毛司长,加强“健康促进”对于中国来说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
  毛群安:
  刚才两位专家给大家介绍了“健康促进”的概念和国际经验。对我国来说“健康促进”这一概念比较新,但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发动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健康促进”工程。
  爱国卫生运动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健康促进”之所以被大家越来越多提及和关注,是因为影响健康的因素覆盖了方方面面。而目前来说,对我国公众健康威胁比较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疾病风险,比如传染病,3月24号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国是全球结核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还有几百万新发结核病病人;二是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这种慢性病的高发对于公众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而且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经济负担。据统计,有的国家仅肿瘤或糖尿病这的全年医疗费用支出,可能就占到这个国家总医疗费用的15%到20%左右。大家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疾病发生率越来越多,不仅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会给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威胁。
  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要维护公众的健康,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通过“健康促进”的发展,让社会方方面面参与进来。比如说环境污染对公众的健康肯定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要治理环境污染,就不仅仅是卫生部门或环保部门的事,而是涉及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当前,我们提出要通过“健康促进”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希望公众能够了解“健康促进”的理念、工作和方法。首先从自身和家庭做起,维护自身和家庭的健康;从政府相关部门来讲,每个部门应该承担自己在健康领域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健康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该说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通过多部门参与,全社会参与,利用“健康促进”这样一个策略,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我们目前在健康方面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和威胁。
  中国网:
  毛司长,请您继续介绍一下,我国当前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毛群安:
  从中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战略来看,我们在健康促进方面面临着几大任务:
  第一,我们要制定一些与“健康促进”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牵头制定“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健康中国建设的规划和一些相关的政策。这个是我们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别是发挥“健康促进”在其中重要作用的一个途径和手段。世界卫生组织也倡导这样一种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的公共政策,这就是“健康促进”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一个要求。不管我们城市的规划建设还是交通管理、住房管理、教育管理等等,都要考虑我们所制定的公共政策是否会对公众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需要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我们的公共政策能够正向地促进公众健康,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就是要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我们希望公众能够了解一些重大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尽量不得病。大家知道,我刚才提到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这些疾病的最大特点是治疗费用很高,治疗效果不理想,很难控制又很难彻底治愈,但这些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以预防。国内、国际经验证明,只要把预防做到位,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率。所以,我们就需要公众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再就是调整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服务方向,过去大家到医院去主要为治病,下一步要防治结合,医务人员要利用医疗服务的过程给公众普及健康知识,特别是刚得病这个时间,患者最能够听医生的话,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果我们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告诉他,要戒烟、戒酒,可能这位病人不但这次的病治好了,他的生活方式也健康了,以后还会避免得那些重大疾病。所以,要求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要提供健康指导和服务。
  第三,我们需要动员各个政府部门,要跨部门行动。我们卫生计生部门要在健康促进的事业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要提供技术支持,告诉相关部门,在他们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善这些政策,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当前“健康促进”的一些主要任务。
  中国网:
  毛司长为我们介绍了主要任务,在真正的落实上,我们是否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就呢?
  田向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特别是平均期望寿命、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这些国际公认的衡量人群健康的指标,已经跃居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
  总结保护和改善人民健康方面的这些成就,离不开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在提高和改善人民的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特别是自我保健能力,以及调动人们保护、促进自身健康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刚才也说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一方面是要有健康的政策,提供一个为人们实践健康行为的知识性的环境,同时,要教会人们健康技能,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特别是健康素养。这些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实行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这种医疗卫生工作的举国体制,实际上是国际“健康促进”理念具体的实践和体现。咱们国家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上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分几个阶段: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健康教育以宣传卫生政策为主,包括“除四害、讲卫生”这样的知识普及,还有传染病、职业病的防治知识普及,特别是还有妇幼保健知识的普及。在疾病防治,特别是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建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第一阶段,可以说在普及卫生知识,在防治传染病、地方病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可以说我国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相继实施了亿万农民的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用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办法,把学校变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老师健康的场所;还有健康城市的试点项目。这一系列影响广泛、成效显著的健康促进行动和项目开始实施。健康教育也作为考评指标被纳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这项重要的工作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不断吸收国际经验,到了2005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全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规划纲要,内容是从2005年到2010年的五年规划。2009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被列为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开展了中央补助地方的“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还有,我国作为《国际控烟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也加强了控烟履约工作。这些健康促进行动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行。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第二,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
  第三,通过对人民群众行为的改善和健康素养、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最终使疾病减少,健康水平提高。
  可以说在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政策法规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组织管理和业务技术的工作体系也日渐成熟,覆盖城乡的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理念和方法正全面融入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可以说,当前我国居民的健康观念逐步形成,健康素养稳步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蔚然成风”。
  中国网:
  通过田主任的介绍,我们知道“健康促进”在我国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就,但是我们也知道“健康促进”在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目前还存在哪些挑战和困难呢?
  李英华:
  好的,健康促进要想科学、规范、快速发展,确实需要很多方面的条件做保障。目前我们国家在健康促进方面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个挑战是健康问题的挑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发、再发传染病时有发生,慢性病呈井喷的态势,我们国家的城乡居民都面临着严重健康问题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我们国家城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还处于比较偏低的状态。有多低?我们在2008年开展了第一次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当时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人数的比例是6.48%,也就是说100个人里不到7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最近的一次监测是2014年完成的,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上升到9.79%,也就意味着100个人里将近有10个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我们国家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应该达到20%。从2008年到2014年连续监测的结果发现,其实健康素养水平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因为健康素养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健康素养提升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多缓慢呢?平均下来每年仅有0.5个百分点的增长。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即使在2020年之前,我们投入了更多的卫生资源和人力物力,用于宣传普及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要达到20%还是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多部门协作机制还有待加强。目前我们在慢性病防控、烟草控制、妇女儿童保健方面已经建立了多部门的部级议事协调机制,在促进居民健康,尤其在促进重点人群健康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建立有效合作机制的部门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少,我们希望在2020年之前,有更多的部门就更多的健康主题建立起部门之间的合作平台,齐心协力解决更多的健康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在部门协作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挑战是全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够。虽然每年都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健康促进”提出很好的提案、建议和议案,但是总体来看,涉及的领域、涉及的委员人数还是比较少的,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委员和人大代表,更多来关注健康促进事业,为我们提出更多好的提案、建议和议案。也希望大家为我们多多呼吁,让全社会真正地去关注健康,投身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事业。
  第五个挑战是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体系建设还有待发展和完善。从目前来看,健康促进工作者承担政策建议、部门协调、社会倡导、技术支持、人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对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我们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工作网络不健全、人员数量不足、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急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加强我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体系建设,增强我们的机构能力建设,使我们能够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有能力去承担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健康教育服务的任务。
  中国网:
  毛司长,针对李研究员刚才说的困难和挑战,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计划?
  毛群安:
  刚才两位专家介绍了“健康促进”的理念,以及我们面临的一些挑战。怎么样能够把“健康促进”这样的策略落实?国际和国内的经验都证明“健康促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成本效益很高的促进公众健康的途径,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我们老百姓都知道预防为主,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效果更好,但是真正要做到预防,真正要做到“健康促进”,并不容易,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在某些方面成功的案例,但是现在需要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做法在全国真正地实施,就是不能停留在只有一个标本,只有一个典型,而是要全面地铺开。
  要做到这点,我们目前的策划是什么呢?首先是在我们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协调推进的机制。我们最近正在起草一个“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意见,作为深化医改的配套文件,多部门共同推动。教育、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环保这些部门,在这方面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还包括我们的安全管理部门。比如说在企业中,职业病的防治,职业安全的问题,都是“健康促进”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首先要形成部门合作的机制。
  第二个,在全社会继续倡导“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使我们已经获得的好的经验能够大面积推广。
  第三个方面,我们卫生计生部门在健康促进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各部门开展“健康促进”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这个技术支持通过谁来做呢?又要通过我们从事健康促进和教育的专业机构来做,他们的能力是不是具备?这就是很大的制约因素。刚才李英华研究员也讲了,目前我们这个体系的能力还不能够满足工作的要求,所以我们正在制定加强健康促进和教育能力体系建设的“十三五”规划。这个体系要覆盖全国,而且它的工作网络要延伸到机关、企业、学校,因为“健康促进”的场所是在我们各个社会组织中,我们的技术支撑、工作网络延伸到这些社会组织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举个例子,在学校,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青少年,青少年如果具备了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他受益一生。如果他在这个阶段,没有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不良的习惯,那就会对他的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需要通过我们和教育部门的合作,把健康促进和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年龄段了解他必须了解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再比如说我们中国人不太喜欢运动,而运动对健康的贡献非常大,如果在学生时代,他就有了运动习惯,喜欢某几项运动,那他终身受益。可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要真正落实,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有政策,要有保障措施,要形成一致的认知,而且学校还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每个生活社区里边也有很多影响健康的因素,怎么样动员社区的居民形成一致的认识,来推动健康促进,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做有针对性的工作。
  为了让公众动员起来,除了让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我们还要给公众提供他们可以行动的方式方法,还要组织一些全国性大型活动。我们现在有个主题宣传活动叫“健康中国行”,每年选一个主题,动员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介绍各地包括国外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能够让各个地方真正针对本地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把行动实化。这里边,我们配合一些中央转移地方的支持性项目来落实。而且我们倡导健康管理的理念,就是说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有健康管理的理念,因为我们说了,健康是你最大的财富,你最大的财富,你自己不管理,又不太了解,又不去找一个专业的机构来给你帮忙,那你不等于把最大的财富给浪费了,甚至给损失了?!
  这些就是我们现在指定的推进健康促进的一些计划。
  中国网:
  毛司长,我们多次提到了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概况和目前的筹备情况,以及在中国召开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毛群安:
  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是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在健康促进领域最重要也是最权威的国际会议。第一届大会于1986年在加拿大召开,它每三到四年召开一次,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将由我们国家来承办,于今年11月在上海召开。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确定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特别强调我们健康促进怎么样助力联合国所确定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这届大会在我们国家召开,应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和借鉴国际健康促进经验的好机会。各个国家都将派代表来参加会议,交流各个国家在健康促进方面的经验,以及专家对健康促进的一些研究成果。
  这个大会目前已经确定的主题有“健康城市的创建”、“跨部门的行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等。在筹备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借鉴国际上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再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我们国家的健康促进工作之中;另一方面,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也是一个展示我们国家在健康促进方面一些成功经验的难得机会。所以,我们高度重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目前筹备工作正在顺利地推进,我们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联合相关的部门和地方,围绕着大会的主题,准备、提交我们国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典型经验。我们还希望通过展览等方式,把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健康促进方面取得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向全球做一个展示。
  我们也想利用筹办大会的机会,把我们国家的健康促进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我们最近将要启动“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为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召开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将请各省把过去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广泛交流,也让全社会了解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我们国家健康促进的成果,以及我们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在健康促进方面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和责任。希望借助这次大会,使我们国家健康促进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网:
  我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6岁,个人卫生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重20年来首次低于30%,刚才李研究员也提到了个人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对于健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请问卫生计生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田向阳:
  有一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拥有健康知识就可以让自己在健康的技能和理念方面有所掌握,形成良好、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自身的健康。无论是慢性病、传染病问题,还是各种其他健康问题,我们要解决它们,实际上有两种思路:
  一种思路,就是我们的政府、各个机构、组织部门,为老百姓出台一些保护健康的政策,给他们提供健康知识和技能,给他们提供健康服务,比如说预防保健服务、免疫接种服务等等。
  另一种思路,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这也是刚才李英华研究员提到的,健康促进当中很重要的策略,就是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主人,要掌握健康知识,主动学习健康技能,主动管理影响自己健康的各方面危险因素,比如营养、饮食、环境、个人卫生等方面,最终是要提高个人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的能力,这个也是我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就是说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加每个人的健康责任感,主动地来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特别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少生病、不生病,这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当然如果你生了病,对患者来说,加强健康教育,掌握防病、治病、康复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第一,借助全国性的行动或者项目,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行为生活方式的倡导。咱们国家从2012年开始建立了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健康素养的促进行动,普及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和能力,最终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同时,通过大众媒体,通过各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活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诊疗服务的过程中,普及健康知识。有一句话叫“医生是我们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医院是我们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刚才毛司长也提到,一个人患病以后,就迫切需要健康指导、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这个时候开展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效率比较高,而且也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可以说我们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在诊疗的过程当中,都在默默无闻地开展着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知识的传播。当然,我们国家专门有一个《执业医师法》,当中明确规定了我们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开展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健康教育、患者教育是疾病治疗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三,通过大型的卫生日宣传活动,比如说艾滋病日、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来倡导健康的理念,防病的理念,向老百姓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
  第四,就是我们通过和大众媒体合作,搭建向老百姓普及健康防病知识的平台,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曾经广受关注的《健康之路》节目,还有北京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养生堂》节目,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达到了健康保健知识普及的作用。当然我们国家各个省市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也会利用他们自身的健康类报刊、杂志、网站等平台,向公众广泛地传播、普及健康知识;
  第五,就是刚才毛司长讲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我们和教育部合作,开展学生的健康知识普及和技能教育,要求每两周要有一次健康教育课。我们国家实际上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在学校实施了健康教育,到了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正式发布,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小让他们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受益终身,这个应该说是成本效益最高的一项社会措施;
  还有一个方面,咱们国家会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发布相关的核心健康信息,传播健康知识,开展相关的行为干预。比如说我们都知道SARS疫情防控过程当中,汶川地震救援过程当中,还有甲型流感疫情应对过程当中,我国都开展了大量的防病知识普及活动,有效提高了人们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如传染病爆发流行等事件的知识和技能。
  李英华:
  刚才毛司长和田主任反复提到了健康素养这个词,究竟什么是健康素养呢?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健康素养其实是指一种能力,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是当我们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运用我们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去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了健康素养:第一,是否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第二,是否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第三,是否具备了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我们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主要从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等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考评。
  很多网民朋友们可能都听说过“健康素养66条”,“健康素养66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健康素养66条”是指目前我们国家城乡居民在维护和促进健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一共涉及到66个方面。所以我们就叫做“健康素养66条”。
  那这66条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首先是科学健康观,要号召公众树立科学的健康观,要正确地对待健康和疾病的一些相关问题,尤其是要树立完整的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体弱,而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这种“三维健康观”非常重要。另外,还包括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慢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基本医疗知识与技能,以及健康信息素养。
  健康信息素养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很多网民朋友们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什么叫健康信息素养?它是指当我们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个体获取、理解、处理、应用健康相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知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健康相关信息,对找到的信息能不能甄别它的真伪,对甄别后认为正确的信息能否正确理解,并把它转化为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行动。所以,健康信息素养是指个人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们获取信息,甄别信息,理解信息,应用信息,来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一种能力。
  中国网:
  我们知道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开局之年。毛司长,对于我们国家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待建议呢?
  毛群安:
  党中央提出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该说增强了我们卫生计生部门加强健康促进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是“十三五”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开局之年,我们呼吁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执政、施政的重要目标,将健康中国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为应对和解决健康问题的核心策略。我们希望各个相关部门都能够认识到,公众的健康是受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我们每个部门的公共政策都会对公众的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就希望与各相关部门一道,关注公众健康,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而家庭和个人也应该承担起我们自身健康的管理责任,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使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都以参与者的身份,主动投身到健康促进的活动中来,希望每个人都是从我做起,关注健康知识和技能,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中国网:
  好的,也希望通过健康中国的推进,使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提高,少得病,不得病。本期中国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表示,卫生厅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看望慰问感染医务人员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卫生厅
江苏恢复日常诊疗秩序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厅
世卫组织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构成“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强调,卫生厅
习近平的战“疫”方略
  联播+“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