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尚总谈课外辅导机构怎样化解分数和素质的矛盾
近些年来,课外辅导机构应教育市场化的推动迅速发展,出现了成千上万家教辅机构,虽然各地机构的辅导内容存在应试课程和非应试课程的不平等,但辅导的科目大都一致,主要就是为了升学考试。也即,课外辅导基本还属于学校应试教育的一种延伸。这违背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即“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也忽视了课外辅导机构应该承担的弥补学校素质教育不足的责任,教辅机构理当要寻求化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矛盾的出路,以赢得未来的市场竞争。
根据2010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知,素质教育就是要提升人的品质,促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而应试教育只是单纯以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结果,使许多学生知识面窄,心理素质差,难以适应社会生存。因此,教辅机构必须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掘学生的各项潜能,以使之成为心智健全、能够有所作为的人。
当然,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最后都离不开考试,没有考试来衡量教育成效,依然分不出高低优劣。因此,素质教育能否成功实施,首先需要有一套合理的考核素质的标准和方案,有了标准,教育实施时就有了目标和依据。之所以有的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招牌,却走着“应试教育”的道路,就是因为对素质的考核缺少合理的标准和方案。如只偏重业务、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思想、心理、个性发展等隐性的素质培养。只有当考试内容不局限于硬知识的再现,而是突出在综合能力时,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对立才能化解而成为合作统一的关系。
具体来说,课外辅导机构要想很好地实现素质教育,需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响应号召,发展素质教育
课外辅导不能只单纯地给学生进行应试学习上查漏补缺的教育,要把视线转向素质教育,注意拓展素质教育的广阔空间,因为学习成绩只代表过去,不是说对未来没影响,但真正代表未来的是素质。素质上去了才有发展后劲,才能后来者居上。好在高考考试说明中也越来越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成效考核,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样的能力表述。这样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支持。
2、既给学生辅导,也给家长补课
大多数家长带孩子上课外辅导班,都是冲着提高分数去的,达不到这个目的或短期达不到都不会允许参加。家长不明白成绩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其实有赖于素质的提高,很多孩子就是因为行为习惯不良、心理有问题、缺乏自信等素质问题才学不好。然而素质的提升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因此,需要给家长上课,改变他们的观念,不能急功近利,要放眼长远。
3、尊重兴趣爱好,培养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增强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兴趣爱好的滋养、特长的发挥和发展,兴趣爱好是心情快乐、健康成长的良药,而特长则是自信、意志和勇气得以建立的基础。所以,学校老师要十分重视和爱护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鼓励帮助学生发展特长,课外辅导机构更要力求弥补课内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以高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不仅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也能够在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审美观、自信心、动机、意志、体质等各种智力和非智力上得到大幅度的增强。
4、打扫心理卫生,促进身心健康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使大部分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焦虑、心情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善于交际,对外界反应敏感,缺乏应变能力,容易自我否定自我封闭。这种不健康的心态是素质教育失败的体现,也是学习成绩提升的障碍。因此,优秀的课外辅导机构应该配备优秀的心理医生,最好教师本身就具有心理医生的专业能力,这样的老师是教辅机构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当然,除了打扫心理卫生,也要同时注重促进身体健康,可以通过传授相关的知识、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文体活动来促进体质。
5、注重授人以渔,培养自主能力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学校教育多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轻视能力和方法的掌握,导致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于死记硬背,学习方式机械呆板,知识结构不完善,智力发展不健全,违背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因此,辅导机构要特别注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问题,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引导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需要教育”的最高境界。让学生不仅善于学习和创新知识,更要善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