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读书最集中,大城市多碎片阅读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陈思琦,有一个大书架,摆满了她自己淘来的和友人赠送的书。面对大堆的书,她总是遗憾:“读书时间太少,对不起我搬回来的这些书。”思琦会在包里装一本书,“抽空读几页”。
“我读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已经成为习惯。”欧圣哲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信贷产品总监,“白天我也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 连去洗手间都会拿着kindle看几页,手机上也会装同步更新的阅读软件。”
近日,亚马逊中国对kindle用户的读书时间做了统计。数据显示,在通勤时段和午后时段,都会产生不少碎片化阅读行为,但最为集中的阅读时段仍是睡前——晚上8点到11点之间。对上班族来说,相较白天,夜晚的安静和脱离社交活动的空间,更容易让人平静下来,读书效率也更高。
在北京某国企工作了4年的小岩,刚毕业的时候,也喜欢刷微博、朋友圈。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增长,他开始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平时下班后,把该做的事儿做完了我就开始看书,直到睡觉,哪怕看一页也是有收获的。”小岩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读书成为很多年轻人认为重要却总无法付诸行动的事情。尤其在大城市,忙碌的上班族更是难得有时间读书。
kindle2015年度电子书阅读量排行榜中,位列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昆明、兰州、乌鲁木齐、深圳、上海、南京、北京、贵阳、呼和浩特和西安。而2015年图书(纸质书籍)排行榜显示,2015年阅读城市榜前十名为苏州、合肥、昆明、济南、宁波、重庆、郑州、长沙、佛山和杭州。两份榜单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均没有位居前列。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张文翊认为,相较二线城市,北上广深人们的生活压力更大,生活节奏更快,因而沉浸在深阅读中的时间较少,碎片化的快餐阅读较多。
在成都从事媒体工作的鲁磊,阅读时间比较随意,“有空就读”。他认为,比起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虽然比较安逸,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但一个城市的阅读氛围更能影响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时间。“以成都举例,政府鼓励市民到公立图书馆读书,11所高校的图书馆也免费向市民开放,市民看书方便了,读书也就成为随时随地的事情了。”鲁磊说。
在校生相比上班族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在各类社交网络的包围中,他们也觉得读书时间太少。
李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一学生,考研期间是她读书时间最多的时候,吃饭、等公交、等地铁……几乎所有零碎时间她都会用来读书;考上了,却发现时间少了。“没有时间读书啊,时间都用来发呆了。”她开玩笑地说,“每天的阅读就是通过手机刷朋友圈刷微博。只有在写论文时,才会到图书馆读书。”李晗也曾痛定思痛给自己列下读书计划,却常常因为“没定下心”而宣告失败。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人要有一定的定力,在现实及物质社会中明确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师东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年轻人应该给自己定一个阅读目标。“目标不需要很大,比如督促自己在某个领域每年读几本书,这才是真正的充电和阅读。”他建议,年轻人在休假时,放松身体的同时,也可以读些好书滋养精神。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