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故里”讲诗人:让《诗经》回归百姓生活
中新社石家庄4月23日电 题:“诗经故里”讲诗人:让《诗经》回归百姓生活
中新社记者 李晓伟 艾广德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河北沧州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王佳睿,轻声诵读他最喜欢的《诗经·小雅·鹿鸣》。他笑称,这首诗描述了一场欢乐的宴会场景,连古人都觉得鹿是一种特别美好的动物。
资料图为2021年7月18日,董杰在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为学生讲解《诗经·小雅·鹿鸣》。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近年来,王佳睿所在的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同当地64岁的《诗经》讲诗人董杰合编了《诗经》选读本,里面收录了50首诗歌,还包括一些诗经成语、植物等,供学生们阅读。该校教师石双美说,《诗经》优美的文字以及所蕴含的朴实道理,让师生受益良多。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常棣’也就是棠棣,棠棣花是几朵小花凑在一起,它们同根而生,象征着同胞兄弟的情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当日,董杰正在河北省沧州河间市一处活动中心,用棠棣花开头,讲解《诗经·小雅·常棣》。台下听众,从白发老者,到学龄儿童,均听得津津有味。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汉代起,被儒家奉为经典,列入“五经”。
资料图为2021年7月17日,河北省沧州河间市一处活动中心,董杰公益讲座现场的一位读者。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现存《诗经》是汉代毛亨、毛苌叔侄所传,又称‘毛诗’。两位大儒曾在河间传授《诗经》,由此河间被称为‘毛诗故里’。”董杰说,此间诗风颇盛,至今一些村落仍保留着被称作“河间歌诗”的吟唱《诗经》的活态文化,并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董杰曾是一名中学老师,2010年退休后开始深入研习钟情的《诗经》。他遍访名家,仅读书笔记就写了逾20万字。2016年,河间市传统文化协会邀请董杰讲解《诗经》,开启他的讲诗之路。
“《诗经》不是高不可攀的,它非常接地气。”董杰告诉中新社记者,《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尤其《风》是先秦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域的民歌,是劳动人民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而他的目标就是把这些讲给百姓听,让《诗经》回归生活。
董杰说,6年来他在当地举办了300多场公益讲座。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开始尝试网上直播。
资料图为2021年7月17日,董杰(右一)在河北省沧州河间市一处活动中心讲解《诗经》。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通俗易懂”是河间市民韩爱华听董杰讲诗最深刻的印象。年过五旬的他表示,原来以为这些诗歌很晦涩难懂,听了之后才觉得它们能指导人们快乐地生活,比如《关雎》可以教年轻人如何找恋爱对象,获得一生的幸福。
据河间市委宣传部介绍,《诗经》已被翻译成英、法、俄等多种文字。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被评选为“世界最美的书”。2014年,来自中、美、韩、日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走进河间,探寻《诗经》之“根”。(完)
编辑:【梁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