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们为何热衷围观高考作文题
正如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功课,更关联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与精神发育一样,高考作文也不仅仅是一门考试,而是人文教育的一种风向标,是考生与世界对话的一个平台
■ 子墨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会成为人们围观的对象,今年也不例外。昨天,今年的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那些样式各异、角度新奇的作文题再度成为人们讨论焦点。
比如,一些门户网站以“最文艺”、“最奇葩”、“最高大上”、“最不知所云”等标签,对今年各地作文题目展开网络调查问卷。有人点赞,广东高考作文题通过自然的“远”和“近”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业内人士认为有思辨深度也有现实关怀。也有人吐槽,安徽卷的材料作文“蝴蝶翅膀有无颜色”高票当选“2015年最奇葩的高考作文题”及“2015年最难写的高考作文题”;山东卷的作文题目“卷丝瓜藤和肉豆须”紧随其后。
人们为何如此关注高考作文题,甚至使之成为一年一度的舆论关注热点,成为民众共同关注与参与的文化事件?这是因为,首先,和其他科目不一样,高考作文具有很强的公共参与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份高考作文的答卷。
某种程度上,高考作文成了另一个春晚,几乎每个人都有对其表达观点的资格与机会,大家在网络上你一言我一语,俨然开起了关于高考作文的“文化研讨会”。不仅如此,高考作文还会被调侃乃至娱乐化解构。
更重要的是,人们围观高考作文题,是对于它有着越来越高的价值诉求,将其视为观察教育理念乃至时代观念变迁的一个窗口。在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应景式作文后,人们希望从高考作文中看到更多的多元化社会的个性化表达,看到考生更真实的内心世界。
事实上,正如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功课,更关联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与精神发育一样,高考作文也不仅仅是一门考试,而是人文教育的一种风向标,是考生与世界对话的一个平台。所以,一方面,对于高考作文遭吐槽无须过分解读,它就是一个特定时段的公共文化广场;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这种公共批判的力量。应当看到,近些年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呈现逐步开放的气象,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的陈旧框框,高考作文与政治化、泛道德化、虚假抒情之间渐行渐远,且逐步回归写作意义本身,与这种围观以及吐槽有莫大关联。
高考是一个人的成人礼,高考作文更是一个人难以忘却的青春胎记。可以预计,接下来,各种高考作文仿写体会在网络上引爆一个个关注话题。众声喧哗中,希望每一次与高考作文有关的围观、讨论、交锋,能够在时间的河床上沉淀下来,让高考作文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理性的精神;让考生有更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出口,“我手写我心”,更好地释放与发扬古老汉语的时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