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边” 帮寒门学子实现大学梦——访中国首所免费大学校长姜岚昕

26.11.2014  14:21





  姜岚昕档案

  著名教育家、企业家、慈善家、管理咨询专家,现任世华智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中国首所免费大学)院长、世华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华夏经济园首席架构师,他是世华大爱基金、华夏教育基金、岚昕大爱基金等多项慈善公益基金的发起人和创建人,他同时也是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宣传大使、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宣传大使,他被评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和“中国十大教育风云人物”。

  读书能改变我的命运 就能改变他们的!

  今天的姜岚昕,在很多人的眼中肯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出书、演讲、当总裁、当架构师、当校长、当慈善家……在角色的轮流叠变之下,精力依然充沛。他说,这全是因为有一种“大爱精神”一直支持着他。

  现在的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前身是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于2009年被姜岚昕代表世华智业投资集团收购。这个学校并不大,近3亿元的收购成本,在懂行人看来,姜岚昕的这次投资无疑是个败笔。最开始,靠着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一年还能有两千多万的收入,但自从2011年姜岚昕实行“免费大学”的大爱教育梦想后,收入就可以忽略不计了。纯免费办学校?免费大学的计划一经启动,就遭到了公司很多人的反对。当时有人问过他,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办免费大学?姜岚昕的回答很简单:“我的过去就是我的动力,我的经历就是我的动力,我的体验就是我的动力!我想到我自己,我就有动力,我想到我过往我的期望,就是现在无数的农村孩子的期望。”姜岚昕始终相信,生命最有能量的事情,不是设定了赚钱的目标,而是找到了一生值得践行的使命。

  时光回溯,他也曾像校园中的学生一样,有着贫寒的家庭背景和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是读书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现在,他希望能用教育帮助那些与他背景相似的青年,让他们和自己一样“脱贫”。

  姜岚昕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偏僻的农村,位于大别山的深处。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只是读到小学或者初中就不再读了,只有他读完了大学。而他的求学之路,可以说是“集全家之财”——那个时候家里实在是太穷了。

  在姜岚昕的记忆里,他和家人一直拼命积攒能用于为他换取读书机会的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财富。“几十里的山路,母亲和姐姐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箩筐走一个来回,是为了到山里采集新鲜的桑叶来养蚕,八分钱一个的鸡蛋,母亲一个都不舍得吃,攒到一个柜子里,凑够二十个就卖掉。从小家里每天吃的是少量的米粒煮成的米汤,因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连喝一碗粥都成为极大的奢望。

  而他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都是向邻居、自家亲戚们借来的。小时候,很多次姜岚昕的父亲都要恳求学校老师担保,让小岚昕先领取课本,再由他的母亲在家里慢慢地喂猪、养鸡、养鸭、种菜,然后再卖小猪仔、鸡蛋、鸭蛋、蔬菜,才能补交拖欠已久的学杂费。

  姜岚昕的学费就是这样凑出来的,但是让姜岚昕最为难忘的还是大学学费的筹集。他说,确定要去郑州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满打满算也不到三百块钱,而且还是准备农忙时用的。万般无奈下,姜岚昕只得独自一人踏上千里寻亲路,他要从河南信阳的家中到打工时远嫁江苏溧阳的小姐家寻求帮助。

  这是他终身难忘的一段旅程:姜岚昕背着用化肥袋子装点的行囊,几经辗转才第一次坐上了开往外地的火车,第一次吃到了那么美味的方便面,第一次睡桥洞……像一路行乞的小叫花子一样找到了小姐的家。两天一夜的旅程里,因为再也舍不得拿上大学的钱买第二袋方便面,他只能靠自带的干粮喝着接来的凉水充饥,没有地方洗澡,本来虽有补丁却很干净的衣服也布满了尘土。当他到姐姐家里后,他吃上了一年中最饱的一次饭!

  这,就是姜岚昕的求学之路,从这条艰难的求学路上,我们也更了解了姜老师的内心:他的身上折射出了无数寒门学子的成长经历,他们都从极其相似的农村一路走出,他在用心解读着普普通通“农后代”的成长经历!所以,他那么坚持,那么坚定,那么执着地要办这所免费大学!

   免费大学另类运营模式:脚踏实地 做专做精

  办学校毕竟是一个事业,是一个长期投资的事业,不以收取学费来经营学校,那如何让这所免费大学生存下去呢?姜岚昕有他自己的想法:第一是采用岗位定制的方法。姜岚昕不收学生的钱,而是让企业进行赞助,学校负责给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第二是爱心捐助。为特别贫困的学生进行捐款来资助他们完成上学的梦想。“不光是我本人热衷于帮助他人,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和企业家给学生们进行了捐助,我只是一个引发者,为爱同行的人会越来越多。”第三就是采用创业帮扶的模式。姜岚昕通过做一个经济园区,免费给一些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通过占一定的股份来支持他们。

  姜岚昕说:“在美国,一些学校和企业就采用这种合作方式。大学给企业提供行业研究、人才,以及资源;企业通过创收,拿出一部分回馈学校。”很多大学的旁边都有经济园区,或者有一些与大学和企业紧密的一些人群来进行联动。这给姜岚昕很大的启发,他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更多的只能做一个引发者,要想把事情做大,需要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去美国考察了一圈大学回来后,姜岚昕精减了华夏管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他说,要培养出实用的人才,专业贵精,而不贵多。所以在办学理念上,校方提出“优选、优育、优职”,“我们不愿在有生之年培养数十万不能贡献社会的学生,我们祈愿在有生之年培养数万名成为社会栋梁的人才。哪怕只产生几千位的社会中坚力量,透过他们能够引领更多生命的成长,推动国家和民族更加的强大,未来的十年,我们绝对地遵循做专、做精,而不是盲目的做大,追求表面繁华。

   校园里那永远不变的大爱初衷

  姜岚昕说,在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这所免费大学里,最大的特色是培养“大爱”的人。因为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办学校的,所以他希望把他的精神也传达给他的学生们,希望他们也都有一颗“大爱”的心。他在学校设立了“大爱堂书院”,包括有讲座,寒暑假的活动,包括他们在社会上的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来传达“大爱”精神。

  他们还一直倡导“感恩日”和“种因日”,感恩日指在每个月的月底,你可以做一件感谢别人的事情,而种因日是每个月的一号,在这一天你可以做一些行善积德的事情,可以很小,但是希望大家有这个意识。

  “你知道吗?这所学校带给我的,远远多于我付出的。”在姜岚昕的眼中,这所“免费大学”成立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学生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们知道这个社会有无条件的爱,他们在毕业后也无条件的将这种“大爱”传递给身边的人,传递给这个社会,凝结人们的心灵,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大爱精神所凝结的人所产生的社会推动及产生的社会和谐的结果,所产生的这种力量才是更大的意义所在。”姜岚昕语气中充满着自豪。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这是一种何等了不起的境界。更现实的改变在于,目前通过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数千及至将来无数的贫寒学子,可以如同曾经的姜岚昕一样,通过读书和奋斗彻底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大爱梦想,践行着“为世界华人的富强而努力和服务,使华人企业成为世界经济脊梁”这一伟大使命。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