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设备运转更高效——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炼铁部创新设备管理提升生产水平纪实

25.05.2015  21:36

让设备运转更高效

      ——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炼铁部创新设备管理提升生产水平纪实

面对钢铁市场新常态,全面开启创新模式,是多种渠道降成本、增效益的应有之义。

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炼铁部拓宽创新思路,向设备管理要效益。今年以来,该部通过管理创新和机制改革,提高设备效能,降低维护成本。1——4月份,在铁水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高炉休风率同比由2013年1.249%降至0.533%,烧结机作业率稳定在97.5%以上,设备利用率达到行业领先,实现设备挖潜800万元。

该部部长卢建光认为:“所有客观理由,都不能成为影响设备运转效率、提高维护成本的借口。只要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路子,就能让‘马儿’既吃得少,又跑得快。

夯实基础:精心呵护每台设备

该部7号高炉于2000年投产,2008年大修,目前已步入炉役后期,许多关键设备老化。然而去年以来,7号高炉始终保持稳产高产,平均日产稳定在5000吨以上,同时还将高炉设备定修周期由3个月延长到5个月以上。

什么缘由让老设备释放出高效能?“高标准、高质量的落实日常点检,是我们做好设备维护的基础和前提。”该部钳七工区区长王军钢说。该部通过每天的点检可以即时、准确、直观的掌握设备运行情况,排查出设备隐患和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尤其对于维护老旧设备,每日的例行“体检”更是不可或缺。

7号高炉有5个液压站,其中4个液压站设备属于典型的“老粗笨”设备。陈俊海是钳七工区点检工长,包保炉前液压站。“所有炉前设备的动力源都来自这里,出现一点故障都会直接影响高炉生产。”陈俊海每天都要参照点检标准和条目,对液压站设备认真点检若干遍。

同样的设备,交给不同的人来点检维护,结果是有差异的。”该部维修车间主任段利钢坦言,这与点检员的能力和悟性有关,但决定性的因素是责任心的强与弱。为此,该部在制度层面上“做功课”,以激励点检人员由“要我点检”向“我要点检”转变:首先,借助小神探电子信息化点检平台,对点检员上传的设备各部位现场点检数据进行监督和识别,判断是否有漏检、误检或不按标准点检,定期通报考核,规范点检行为;其次,以厂部周抽检、车间班组日抽检为辅助手段,每月对各维修工区的设备点检工作进行打分排名,直接记入奖金核算,同时各工区按照加减分项对应奖惩到个人,提高点检主动性;第三,对设备隐患实行闭环管理,即,所有岗位点检出的隐患,都集中上报到设备管理科室,由其负责跟踪解决、逐项确认,增强点检人员的成就感。

科学分级:充分挖掘设备潜能

对设备管理者来说,设备寿命周期对于科学指导设备检修及更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该部将所有产线的设备都进行了分类归纳,建立起设备寿命周期管理台账,并作为日常点检、备件质量评定及检修计划制定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遵循设备寿命周期,是我们的大原则。”该部设备管理科副科长吕百军,主管四座高炉的设备管理。他认为,寿命周期掌握不当,很容易造成设备过修或失修。过修则会造成浪费,增加备件费用;失修又易酿成事故,最终要买备件、生产的双份单,损失更大。

今年备件费用比之前压缩了一半,可生产还得保,设备还得转,怎么办?”吕百军说,“他们创新对设备实施分级管理,将所有设备分为ABC三级。”A级设备一旦损坏,直接导致高炉休风或减风,对产量直接造成影响;B级设备一旦损坏,导致生产组织困难,但对生产产量不造成直接影响;C级设备一旦损坏,对生产组织和产量都不造成影响。

该部对A级设备采用预防维修,预计使用不到下个检修周期的宁可过修,也要确保万无一失;对B级设备该部采用状态维修,根据使用状态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发现问题马上联系检修,并采取相应的出火渣、人工清料等补救措施;对于C级设备则采取事后维修,设备只做好维护,损坏后组织检修。维修车间主任段利钢认为:“科学理性的执行设备分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物尽其用,发挥设备最大价值,降低备件费用消耗。

创新提效:弥补人力物力缺口

维保人员队伍力量不足、年龄结构偏大,是该部当前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去年年初,通过人员优化,外协撤减,我们部设备维保人员数量减少了一半。然而新增的烧结、球团产线脱硫设备,又依靠我们自身进行消化。”该部设备副部长张润泽对此感触颇深,“如何从根源上提升设备保障能力,提高维保工作效率,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该部5号高炉主皮带辊筒价值2万元,属于易耗件,以往每年要换20多个。“先别算成本,就是每次更换时需要休风减产,也是一笔不小的效益损失。而且还需要很多的人力支持。”钳五工区区长郭进华曾为此苦不堪言。1月份,郭进华带领职工毅然决定对辊筒设备进行升级,推翻原有设计,更改轴承型号并将其底座加大,一举攻破了“小马拉大车”造成的辊筒易损“瓶颈”,更换后的辊筒运行状况良好。

郭进华通过创新,尝到了甜头。据郭进华介绍,高炉上下密胶圈是炉顶上料的关键性设备,每次更换必须休风,所以一直以来是制约高炉定周期的决定因素之一。钳五工区职工翻阅资料,并与生产厂家一起研究攻关,改善胶圈成分,提高硬度值,同时加装加热吹扫装置,将胶圈使用寿命由3个月延长至6个月。

这是我们创新延长设备寿命周期的典型事例之一,没有花一分钱的投入,却成功将影响高炉定修周期的短板延长了一倍。”吕百军说,它所带来的意义是高炉由一年4次的检修变为2次,意味着设备停运时间缩短,有效生产时间延长,收获的是产量提升及检修费用降低的双重效益。

与此同时,“抱团取暖”是该部应对设备检修时人力短缺的有力手段。每逢一座高炉或一台烧结机检修,只依靠十几个人的包保工区无法完成繁重的检修任务。“但高炉、烧结、球团设备检修计划都是相匹配的,不可能同时检修,所以我们采用‘一家检修众家帮’机制,巧妙地解决了这种矛盾。”维修车间主任段利钢说,这种做法实打实提高了维保队伍效率,缓解了人员短缺压力,更挖出了人力资源效益。

来源:河北钢铁邯钢版  作者: 娄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