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古稀老人30余年搜集资料 记录牛城60年变迁

13.07.2014  12:58

王贵文在整理家庭档案 。

    解放初期的判决书,50年前的邢台地图,上个世纪70年代后的各种票证……

    40卷档案 记录牛城一甲子变迁

    年逾古稀的王贵文花费了30余年搜索整理26类资料

    你见过解放初期法院的判决书吗?你见过60年前老版的邢台地图吗?你见过70年代后各式各样的票证吗?当你看到年逾古稀的王贵文建的家庭档案,你就能亲自体验年代的变迁。

    昨日,记者来到桥东区供电局家属院王贵文的家。他正在忙着整理档案资料。得知记者的来意,他打开他的档案柜。40本盒装的档案排列整齐。历史资料类、票券邮卡类、地图资料类、证件证书类、土地产房类、保险福利类、随笔日志类等26类档案让人目不暇接。

    “这40本家庭档案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变化,也是咱邢台60年发展的缩影。”王贵文说。

    记者刘敬行 文/图

    一个荷包

    引发家庭档案故事

    说起家庭档案,竟与一个荷包有关,伴随王贵文的讲述,记者的思绪也回到了52年前。

    王贵文出生在桥东区东牛角村,虽只有小学文化,却很有心眼儿,见啥稀罕啥,爱收藏一些小玩意儿。他奶奶62年去世前,交给王贵文一个荷包,告诉他:“这个要保存好,千万不能丢。

    他打开荷包,里面装的是一张发黄的法院判决书。这是奶奶打的一场宅基地官司。判决书上写的日期是1950年8月21日。盖的是河北省人民法院邢台专区分院的印。

    奶奶走了,他把这个荷包和荷包里的判决书好好收藏。又过了10年,他发现家中值得珍藏的还有不少。地契、家谱、各种证劵以及来往的信件。如保存不好,很容易丢失。

    于是,他收拾了一大堆,然后分门别类,装进了破口袋和旧纸箱里。

    后来,他便用心开始搜集相关资料。从家中到社会,内容也越来越广范。文革时期后的图片、影像资料、历史资料、证章、老地图,还有布票、粮票、肉票、自行车票等各种票证。

    一次,他发现一个单位更换档案,把老档案盒扔了。于是,他捡来视作宝贝,便把以前的档案资料分内容装进了档案盒。于是,他有了自己的家庭“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