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出行成为生活常态
右图:作为绿色公交的补充,我市还在一些地方设立了便民自行车点,方便市民出行。
下图:骑行,作为一种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欢。下图为我市的一个骑行团队在今年十月份组织出游时的场景。
我市的很多公交车上都有“绿色出行 低碳文明”的公益宣传广告,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为大气污染防治出一份力。
本报记者 祁鹏娜/文
本报记者 张晓峰/图
又到采暖季,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大气污染防治,市民不能做旁观者,而要积极参与,投入到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的行动中去。出行时,多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这些事看似不大,但只要做得多了,就会集腋成裘,就会有更多的蓝天白云拥抱我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乐于选择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愈发普遍;不少有车的市民还自发行动起来,每月少开几天车;更有不少热心市民,长期参与绿色出行的宣传活动,努力把“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理念推广给更多市民,进而让绿色出行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步行族走出健康和低碳
“我家离单位比较近,步行一般也就20分钟,每天步行两趟,就当锻炼身体了。”市民杨女士说,她坚持步行上班已经7年多了。步行上班既可以大步走、小步走,还可以高抬腿走、踢腿走等等,边走边欣赏路两边优美的景色,心情别提多愉快了。有时候,她还与同事结伴走,大家说着、笑着,感觉非常舒畅。如今,步行上下班对她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乐趣。她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步行上下班,做一个快乐的“步行族”。
“大家都知道步行是锻炼身体很好的方式。”市民刘心怡说,可如今社会节奏变得是越来越快,代步工具更趋现代化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公交车到九十年代的摩托车、出租车,发展到如今的电动车、家用轿车。人们出行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而身体则变得越来越臃肿,亚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靠两条腿走路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如果不赶时间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多走走,这对自己的健康真是很有益。”
刘心怡说:“每天早上7点,我会准时从家里出发,步行去上班,单位离家也不是很远,骑车二十分钟左右,走路的话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沿途我还能欣赏路边的景色,放松一下心情,真是挺不错的!”
市民张亮是两年前从“开车族”加入到“步行族”行列中的。起初每天走四十多分钟的路程有些吃力,逐渐地,张亮发现身体有了许多变化,比如以前久坐办公室,经常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头痛头晕,现在这些现象全都不见了,就连感冒、发烧这些小毛病相比之前也少了许多。“而且,步行上班不怕堵车,时间更有保障。”现在,张亮每天七点半出家门,从不会迟到,还能提前10分钟到公司。当谈到张亮的举动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时,张亮不好意思地说,其实自己也没做什么,现在省会的车越来越多,要是多些人加入到步行一族的话就更好了,毕竟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我平时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改文案,下班以后也没什么机会运动,步行上班正好为我创造了一个运动的机会,而且每天早、晚各一个小时,时间刚好。”市民曹艳丽说,她自从坚持每天早晚两次的步行以来,身体好了许多,胃口也开了不少,以前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不见了,说话的底气也足了。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步行上下班时,曹艳丽笑着说:“说实话,刚开始就是为了减肥才下决心步行上下班的。直到去年冬天,省会多次遭遇雾霾天气,我和亲友们在抱怨空气污染严重的同时,也想着自己能为大气污染防治做点什么。后来,就想着把步行上班坚持到底,不开车,也为治理大气环境做贡献。现在,我身边不少人加入到了‘步行族’的行列,家里的车除非是出远门,一般都不开。”
骑行族享受简单的快乐
市民赵欣瑶在一家装修公司工作,一度开私家车上班,被堵车折磨不已。看着自己日渐沉重的身体,她毅然放弃开车,买了辆自行车,骑车上下班。“三年的骑行之路,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赵欣瑶说,每次当她看到马路上的车堵成一长排的时候,她就更加能享受到骑车的快乐。“自己骑行可以随意调节快慢,可以自由选择路线,而且还可以欣赏路边的风景,呼吸新鲜空气。”
家住中山路与煤机街附近的小郭,从家里到单位大约27公里,骑车快一点的话大概1小时10分钟左右,慢一点的话大概1小时20多分钟。“两年前,刚开始骑行的时候感觉有点远,路上也有些累,习惯了以后就感觉特别轻松。我很享受骑车的感觉,边听音乐边骑车可以放松身心,释放自我。当然,单位如有公事或是碰到恶劣天气,我也会选择坐班车。”小郭说。
周末的时候,小郭还时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走上街头宣传绿色出行。“绿色出行可以让我们更加亲近自然,锻炼了自己,也能为大气污染防治做点贡献,何乐而不为呢?希望更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小郭说。
今年55岁的张月英,在前年年底的例行身体检查时发现身体的一些指数超标,医生建议她每天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从此,张月英就和老伴开始了他们的骑行之旅。两年下来,张月英的身体各项指标又回归正常,身体越来越健康了。在张月英的号召和鼓舞下,她身边的很多老朋友也纷纷加入骑行队伍。“现在,我们正经受着空气污染的困惑,就该为空气污染治理出份力,我希望绿色出行能真正在每个市民身上得到实践。”张月英说。
雾霾侵袭、交通拥堵,让不少人更倾向于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放下汽车、骑上单车”已成为省会不少市民的新选择。“我喜欢旅游,原来都是和朋友一起开车去,从三年前开始,我们改成了骑行。” 市民李超说,近几年,我市大气污染形势比较严峻,他们也想着能为污染防治尽一份力,就开始放弃驾车,改骑车了。每次外出,他们还会带上自己制作的“绿色出行”宣传标语,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的行列。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方式
公交车是每个城市必备的交通工具,它承载量大,花费相对较低,且与庞大的私家车队伍相比显得更加低碳环保。市民孙亮说,虽然自己家也有车,但他还是常常带孩子坐公交车。“我觉得我们不能只给孩子说要环保、绿色出行,一定得让孩子看到我们的行动,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再者说,现在公交车线路很多,速度也越来越快,乘坐公交车出行并不比自己开车慢多少,我们可以在节约出行成本的同时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市民杨丽格说,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公交一族,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老公觉得我每天挤公交车挺累的,想着要给我买一辆代步的小轿车。说实话,刚开始有那么一点儿心动。可听到周围有车一族朋友的诉苦,最后决定还是不买了。”
“我们刚结婚,还有房贷需要还。作为工薪阶层的我们,再养一辆车,负担有点大。买一辆车,除了日常的油费、保养的开销,每次出门还得为选择出行路线、出行时间,为车况、路况熬神费心,还得担心一不留神违章被警察记分处罚,而乘坐公交车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碰到运气好有座位时,还可以看新闻、听音乐、玩手机,所以买车对我来说基本不考虑了。”
“‘绿色出行’不能只是一个口号,关键要成为一种理念、一种行动,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市民张萍说,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污染环境,还给城市交通也增添了不少压力。“只要公交车能到的地方,我就尽量不开车。我还经常劝导身边人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如果大家都自觉选择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健康,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少开车”已成自觉选择
“我们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开展绿色教育、生态教育,以推进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引领一座城市,通过我们的小行为,改善大的环境。”近两年,我市的很多学校都开展了“无车日”活动,呼吁家长少开车,与孩子一起低碳出行。
红星小学在2013年就将每周三定为“校园无车日”,要求教师上班不开车、家长接送学生不开车。“校园无车日”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每周少开一天车,现在已经成为习惯了。开车送孩子的少了,我们感觉校园门口也没有那么拥挤了,送孩子的时间也短了。在城市受污染之困的今天,有车族少开车,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我们的家园,这是每一位市民的责任。”红星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说。
作为公交公司的一名职工,“绿色出行”也是张晓莉经常提及的话题,她和同事们会经常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宣传低碳出行。“作为一名公交工作人员,我想向大家倡议:汽车尾气与噪声污染,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了您的健康,少开一天车,不妨选择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既减少了尾气的排放,又锻炼了身体。”张晓莉说。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尽量选择步行、骑行、公共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身体力行或督促家人减少私家车使用频率,减少尾气排放、减少交通拥堵,做一名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张晓莉说。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