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危害

05.04.2016  13:58

  每年春夏季节都是手足口病的多发期。市疾控中心日前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幼儿家长,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科学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专家陆辉介绍,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每年4-7月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得了手足口病,最典型表现是发热、口腔黏膜溃疡和特征性部位(手掌、足底和臀部)皮肤疱疹。患儿首先出现的症状多为低热,常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和皮疹。溃疡表现的过程为一开始是红斑,随后出水疱并发展为溃疡,患儿常因为疼痛而拒食。皮疹的过程为一开始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皮疹,不痒。有的患儿也可只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不发热。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病人一般症状较轻,未经治疗7-10天可自愈,无需采取特殊治疗。只有极个别患者得病后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死亡。但如能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一般都可痊愈。

  研究显示,手足口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传播途径主要有: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与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此外,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也可引起感染。

  专家特别提醒,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由于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那么,家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疾控专家表示,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疫苗预防。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对于预防至关重要。可牢记15字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即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如果感染了手足口病,不要让孩子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链接>>>>>>>>>

  托幼机构、小学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2、每日对玩具、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并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4、发现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5、根据病情发展,患病儿童应接受居家或住院隔离和治疗,期限为症状出现后的2周或症状消退后的一周。康复返园后要注意个人卫生。

  ◎公共卫生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