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民生十问 问养篇:让夕阳更红

16.03.2015  14:53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很多老年人所憧憬的金色夕阳岁月。老有所养,是一个文明社会最基本的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裕的标准,更是一份考问政府执政为民的答卷。这份答卷在现实中摸得着、看得见,才可以让人们放心地去寻找幸福。

   【百姓期待】

  现如今社会养老的最大问题在农村。城市老人大都生活不错,不管是有自己的住房还是与子女同住,吃住不愁,还能晨练,逛公园,家里除了做饭、打扫卫生再无别的活儿,算是悠闲。而农村老人无论从条件、状况都与之无法相比。

  “我们老两口年轻的时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孩子们培养大,为了生计孩子们又奔波进城打工。为了不拖累子女,家里再种些地,条件艰苦,最幸福的就是盼望孩子们多回来看一看,坐一坐。”家住安次区的张大爷刚刚过了68岁生日,说起自己和老伴的生活,感慨颇多。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在家的很少,几乎都是老人。若遇生病等突发事件,真的就成了问题,尤其是那些身患疾病或本身残疾的老人。平日的孤寂、苦累也就罢了,随时潜伏的疾病可能引发的危险真的威胁着老人们,子女若无力改善,也只能是天天揪心而已。

  所以,像张大爷这样的农村老人对养老问题更加看重,他希望政府能多多关注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让他们的晚年也能后顾无忧。

   【报告摘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保提升工程”被放在了民生板块的重要位置。《报告》明确:加快建设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城镇困难老人补贴全覆盖。

   【部门行动】

  近年来,我市公办养老机构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工程”。截至目前,各级累计投入2.32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45所(含“三院合一”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供养床位由开始的1228张提高到现在的6776张。集中供养率全省最高,基本解决了农村五保户的养老问题。

  投资3500万元,规划新建了廊坊市社会福利院,设床位200张,用于供养市辖区、永清、固安弃婴和市辖区城镇“三无”老年人。

  全市还建成21家社会办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设床位数3363张,入住老人1124人。2014年以来,全市在建养老机构达到8家,其中医养结合型5家。

  2011年,我市还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整合社区活动中心资源、开发商提供、租赁等方式,目前已在全市筹建了15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市辖区覆盖率达到93%,各县(市)覆盖率达到50%。同时成立了“廊坊市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了“12349”社区养老呼叫服务系统,加盟服务商700余家,入网老年人4万人。

  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市于2011年加大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力度,目前已经建成2036个,占农村总数的64%。

  此外,从2010年开始,我市还对全市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标准为每月50元至300元不等。同时,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进入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收费性公共文化场所等优惠政策,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基本建立。

  2015年,我市将启动“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工程,加强养老规划;实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程,围绕“临终关怀”、“连锁运营”、“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养老康复”、“农村幸福院建设”、“养老地产”等7个项目,选择部分县(市、区)及机构开展试点建设工程,同时着力打造公办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民办养老机构和农村互助幸福院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