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一号文件解读:以供给侧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18.02.2016  09:31
  近日,《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冀发〔2016〕1号)出台并印发。

    

  怎样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目标如何实现?记者采访了起草省委一号文件的成员单位和有关专家。

  

  优化农业种养结构——

  

  今年打造环首都都市农业圈、山前平原高产农业区、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区、坝上绿色生态产业区、黑龙港生态节水循环农业示范区、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

  

  近年来,河北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果菜、畜产品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均居全国前列,但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河北省农产品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显现。

  

  对此,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结构、强要素、转方式、促融合上下功夫,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问题,主要是结构和效益问题。”省农业厅副厅长段玲玲认为,近年来河北省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也有所显现,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

  

  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区域布局,根据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打造环首都都市农业圈、山前平原高产农业区、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区、坝上绿色生态产业区、黑龙港生态节水循环农业示范区、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形成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今年抓好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园区为抓手。为此,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以高端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品种高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管理高端、产品高端”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加工聚集型、沟域生态开发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合作社引领型、复合发展型现代农业园区,努力形成现代农业发展高地。2016年,重点抓好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高端设施农业发展。到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200个,带动市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000个,基本形成高端设施农业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2016年每个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至少打造两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点。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今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5%

  

  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少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升级的短板。为给消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牛奶、肉类、粮油、果品、蔬菜五大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创建一批原料保障、精深加工、科研研发、产品营销等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的示范园区。重点扶持3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到2020年认定20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直供直销、电子商务和农村服务业。

  

  2016年,支持700家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实施100个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培育100个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5%。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今年打造12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2015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8.5%,高于城镇居民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连续6年快于城镇居民。然而,随着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

  

  “在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是一个重要方向,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也被寄予厚望。”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赵金平认为,河北省休闲农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去年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亿人次,受益农民百万人。

  

  对此,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小镇、魅力村庄和健康养生基地,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与示范点,推进景区与周边村庄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2016年重点打造12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认定10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带,建成30条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发展现代农业市场主体——

  

  今年重点培育2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6万职业农民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外出务工,农民老龄化、农业后继乏人现象日趋明显。

  

  针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加强示范家庭农场建设,2016年重点培育2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鼓励兴办形式多样的农业公司,引导工商资本进入,重点发展一批“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基地”为主要形式的产加销一体化综合体。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农机购置补贴向从事规模化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倾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技术进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农药科学施用、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实施上给予重点倾斜。农机深松项目优先由经营面积在500亩以上、成方连片从事粮食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

  

  此外,河北省把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教育培训发展规划,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2016年培育职业农民2.6万人,到2020年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都得到培训。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建立公益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以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方式开展送教下乡,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职业教育。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今年全省半数以上县(市)建成比较规范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中心)

  

  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必须找准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赵金平认为,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此,省委一号文件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

  

  今年,河北省将加快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工作,2016年全省半数以上县(市)建成比较规范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中心),2017年实现县域全覆盖。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投融资平台,分别承接银行中长期贷款,用于支持重点片区和重点村建设。围绕脱贫攻坚,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扩大资金投放,改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建立扶贫开发投融资体系,完善扶贫贷款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围绕现代农业,用好农业产业化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政府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2016年率先建成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并正式开始运营,加快建立市县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力争2017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框架。

  

  相关

  

  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补齐短板、强化支撑,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中型水库建设、田间渠系配套等项目。开展区域规模高效节水灌溉行动,2016年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确保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678万亩,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670亿斤以上。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体系,加快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到2016年底实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双向流通渠道全覆盖、行政村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快实现行政村通硬化路、通班车,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2016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加强贫困地区道路交通建设,加快太行山高速及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建设改造贫困地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7年80%的行政村通光纤,实现4G基站网络全覆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6年完成造林绿化420万亩。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到2018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力争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和废弃地膜得到有效利用。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及时将“村改居”居民纳入相应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关政策。  (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