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重大战略 感受协同精彩
2月8日9时,省会太行国宾馆,一场气氛热烈的媒体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全面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思想,发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三地共同迎来协同发展的春天。
在座谈会召开三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由60余位记者组成的中央媒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采访团到访燕赵大地,与省领导和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座谈,深度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给河北带来的巨大变化。
照相机、摄像机密密匝匝排成一列,各式“长枪短炮”从各个角度聚焦到了媒体座谈会现场。
“河北如何去产能”“三地怎样协同治霾”……一个个关注度颇高的问题,不断推高座谈会的热度。在记者和我省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一问一答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积极进展清晰呈现。
协同发展如何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记者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三年来三省市尤其是河北省在医疗保险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光明日报记者耿建扩首先提问。
省人社厅厅长王亮回答:“三年来,从定点医院互认、医疗服务监管到异地就医结算一步步推进,三地医疗保险的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京津冀三地已有10649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其中河北就有6877家。”
王亮还给记者“爆料”:三地参保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近期即可开通。
“河北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治理雾霾?”中央电视台记者王雷将这个问题提给了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
“我们正在制定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推出一批治霾强化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突出’,即突出科学治霾、突出协同治霾、突出铁腕治霾。”陈国鹰回答。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确定的功能定位,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是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化解过剩产能是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对此,记者们十分关注。经济日报记者袁勇问:“河北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发改委主任陈永久十分详细地回答:“2013-2016年,河北累计压减炼钢产能4438万吨、炼铁产能4376万吨,今年还将计划压减炼钢产能1562万吨、炼铁产能1624万吨。预计到2020年,全省有冶炼能力的生产企业(厂点)减至60家左右。”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展现了我省化解钢铁产能的“钢铁之心”。
北京商户转移到河北后,河北如何做好后续服务和保障工作?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将对河北经济有哪些带动作用……一个个社会关注的话题,记者们问得踊跃,我省相关负责人答得真诚。
“京津冀‘断头路’将成历史”“18个月建成一个汽车厂,这就是京津冀协同的速度”……就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们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将这些“有料”的信息传播了出去。
信息量大、交流坦诚,成为记者们对这场座谈会的普遍感受。原定12时结束的座谈会延长到了12时40分,记者们仍意犹未尽。
“通过座谈会,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河北上上下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得非常坚决、扎实、有力,更感受到了河北在协同发展中巨大的魄力、勇气和担当。”人民日报记者曹磊感慨良多。
三天时间内,采访团赶赴石家庄、保定、沧州三地进行实地采访,他们用心感受、用笔记录、用镜头捕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给河北带来的巨大变化,寻找河北在协同发展中更多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