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让红色基因深植于血脉
西柏坡,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
国庆节前夕,记者再次前往西柏坡,聆听革命故事,深入学习感悟“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精神。
人民日报记者 徐运平
本报记者 李 征 郝子朔
节日盛装的西柏坡,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的塑像在青松翠柏的映衬下,庄严、肃穆而灵动。鲜花簇拥的“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中共中央旧址,土灰白墙,松柏环绕。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九月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17处旧居、旧址前,络绎不绝的游客,或驻足凝思,或思绪翩翩,67年前那段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仿佛就在眼前。
“两个务必”,为全党立下了规矩
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东移与中央工委在这里会合,人民解放军总部亦同时进驻。从此,西柏坡的火炬照亮了全中国。九月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这里勾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新中国在这里孕育成熟。西柏坡这个河北平山的小山村,作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历史上挥写壮丽篇章的革命圣地。
位于中共中央旧址西北角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旧址,圆拱形窗顶,保持了陕北窑洞式建筑风格。正门口悬挂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标牌,中国共产党党旗和刻有入党誓词的牌匾。
会场内整洁、朴素而庄严。会场中央摆放着当年开会时使用的主席台,周围是两排沙发和两张木质座椅、两张会议记录台。正面墙上,两面党旗中间悬挂着毛泽东、朱德两位伟人的画像。
“这些都是当年开会时用过的桌椅,桩桩件件都有故事,都是历史。”轻抚主席台前的沙发和座椅,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陈宗良深情地介绍,“就是在这间仅80多平方米的简陋会场,召开了我们党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党立下了规矩。”
就是在这次会上,根据毛泽东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规矩虽然没有写进会议决议,但经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大力提倡和坚持,成为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
“一二三四五”,见证三大战役
走进中央军委作战指挥室旧址,20多岁的讲解员闫文彦正在激情饱满地向游客讲述“一二三四五”的故事:一部电话,二张地图,三套桌椅,四间小平房,“五大书记”。闫文彦是董必武当年从战火中救下的闫青海烈士的后代,“我很喜欢在这里做讲解员,我要把西柏坡精神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大家别小看这个不足70平方米的土屋,就在这里,中央军委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间小小屋子,最多的时候有20多人挤在这里工作。”闫文彦说。
3张宽大的松木桌就是解放军总部的3个科——作战科、情报科、资料科。手摇电话、军用电台还是按原样摆放。透过北面大墙上发黄的军用地图,我们仿佛听到了“三大战役”的隆隆炮声。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灭、改编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西柏坡短短10个月里,组织指挥了24次规模较大的战役,中央军委发给前线的电报就有197封。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就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进京赶考”的任务远未结束
随着人流,记者来到西柏坡陈列展览馆。廉政教育馆内“进京赶考”展点颇为引人注目。利用幻影成像手法表现了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1949年3月23日从西柏坡意气风发进京“赶考”的历史片段。
当天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凝视远方,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说,“把赴京比喻成‘赶考’,体现了党在巨大的胜利面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执政自信。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成熟政党的转变。”
“近年来,到西柏坡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2014年,西柏坡纪念馆的游客数量为490万,2015年为506万,今年前9个月,游客量已接近400万。游客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之前,游客们来西柏坡主要是‘参观’。去年以来,许多单位要求设立培训班。今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团队参观后,还就地召开了一个讨论会,对西柏坡精神进行了深度讨论。”康彦新说。
如何把西柏坡精神更广泛地传承?如何让年轻一代对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有深入的理解?近年来,西柏坡纪念馆与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出了“大学生第二课堂”。与以往的单纯授课模式不同,这种新的馆校共建模式有了新的内容。大学生在接受培训后,还要亲自到展馆为游客当讲解员,讲解表现计入学分考核。此举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通过实践加深了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通过这一新模式,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深植于年轻一代的血脉中。
“‘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走出西柏坡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西柏坡时关于“赶考”的告诫在耳畔久久回响……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