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共和国新闻摇篮
石家庄日报记者箫玉
西柏坡的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红叶满枝。在今年11月8日记者节来到之际,“中国梦赶考行——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新闻珍藏展”在西柏坡纪念馆的二楼展厅拉开帷幕。
在西柏坡这一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明确了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描绘了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构建了新中国新闻机构的基本框架,西柏坡为共和国的新闻事业奠定了一块块无比坚硬的基石,树立了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三大中央媒体从这里走来
《人民日报》最早是1946年5月在邯郸创刊,但还不是党中央的机关报,而是晋冀鲁豫边区创办的地方党报。1948年春,中共中央委托华北局创办一张大党报,以指导全党、全区的工作。随后,《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6月15日,《人民日报》在平山李庄创刊,毛泽东在西柏坡再次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新中国中央党报从这里走来。
1948年4月,有着“马背通讯社”之称的新华社总社到达平山,总编室就设在西柏坡中央大院。中央任命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兼任新华社总编辑,廖承志仍担任新华社社长。新华社在西柏坡时期的工作,堪称历史上最为精干和高效的时期,以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配合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为以后新华社迎接全国胜利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8年5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到平山、井陉后,建立了解放区功率最大的发射台,电波覆盖了整个南京地区甚至欧美,新中国的国际广播事业正式起步。三大战役的捷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闻都从这里传向全国全世界。1949年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后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两大著名杂志迎来新生
1948年12月,创办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青年》杂志在距西柏坡仅四公里的夹峪村复刊。毛泽东专门为其重新题写刊头,并首发著名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国青年》在平山复刊后,共出了三期,为半月刊,每期发行达到五万份,受到各级干部和青年读者的欢迎。